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5627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版必修4(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呈现】,1理解:实践及其特点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及其特性 4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人类特有)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考点20 实践及其特点,a愚公移山 b中央全力惩治腐败 c深入反思自己在期中考试中的不足 d十二五规划纲要 e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f我国探月工程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 g小行星撞击地球 h

2、江苏高考方案改革 问题1:请判断哪些是实践活动?为什么?,探究一:实践的含义和特点,(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实践的主体 (体力、智力),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区别?为什么?,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纯粹的个人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历史性,在不同的历

3、史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 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探究一: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一: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今年年底前,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将进行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材料二: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材料三:古人举头望月,产生无限遐想;今天人类可以登上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问题2: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实践的什么基本特征?,问题2: 材料一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材料二体现了实

4、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材料三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考点2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实践) 间接经验(多途径),实践(唯一来源),(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

5、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只有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认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和纽带。,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说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一个标准或重要标准或主要标准。,特别提示,(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归宿。,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一:西红柿曾被视为

6、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问题1:西红柿食用之谜的揭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二:1812年12月,拿破仑为了独霸整个欧洲大陆,对沙皇俄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法军所带的食物经过长期远征,剩下来的也已腐烂变质了,许多士兵吃了变质食物,立即患病,严重地损伤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了解决长距离作战中食品供给问题,许多人开始了对食品贮存的研究。法国马赛的食品制造专家尼可拉阿培尔最先用“加热杀菌”的方法用高温把食物煮熟,杀死细菌。不久,他又解决了杀菌后的密封技术,即用铁

7、罐式瓶子,把食品放入后,再把瓶口密封。从此,罐头食品开始流行起来。 问题2:食品防腐技术的出现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三: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问题3:一个人观点、认识的对与错,应用什么去检验?为什么?,实践。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探究二:实

8、践是认识的基础 材料四:一位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材料五: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家产都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但是天下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龙,因而也就没有地方去施展他的本领。 问题4: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共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判断:15 选择:15,自主检测,(1)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

9、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 理,谬 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考点22 真理及其特征,(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指从同一角度的认识),(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10、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23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认识受到主、客体等多种条件的限制。),(2)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 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的向前发

11、展。,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探究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地震是很可怕的自然灾害,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精良的仪器来预测地震的发生,以使灾害减轻。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问题1: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从哲学角度看这是为什么?这体现了什么认识论道理?,(1)因为认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这

12、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探究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古人曾相信:“彗出北斗,兵大起;彗在三合,君害臣。” 哥白尼揭开了彗星神秘而恐怖的面纱:它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天体。人类在自己编造的荒唐故事中,无端地受了几千年的惊吓。 后来,根据光谱分析,人类认识到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等是哈雷彗星的主要成分。它们和尘埃沙砾一起,冻结成硬邦邦的团块。科学家形象地把它称为“脏雪球”。 问题2:人类对彗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这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1)会的。 作为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

13、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的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这说明了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判断:610 选择:610,自主检测,选择:112 简析:13、14,回标巩固,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

14、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14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3月在几内亚等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埃博拉成为世界性联合行动。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

15、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最新消息,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 (3)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4)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