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5627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 人民版必修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背景:,政治:和平力量增长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国内新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际新形势,【合作探究】,邓小平论国际形势 材料一 (1984年)我们曾经谈到战争危险,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点变化。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因素在增长。 材料二 (1985年)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回答:上述材料中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有哪些?,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发展 不发生世界战争有可能 维护世界和平

2、有希望,材料三 (1985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回答:上述材料中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什么?,【合作探究】,邓小平论国际形势,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发展 不发生世界战争有可能 维护世界和平有希望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背景,国内新任务,国际新形势,2.调整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3.方针原则:,?,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

3、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 邓小平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合作探究】,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背景,国内新任务,国际新形势,2.调整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3.方针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主要目标: 5.具体表现:,?,【合作探究】,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一贯

4、的方针是什么?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又是怎样的?,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背景,国内新任务,国际新形势,2.调整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3.方针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主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 5.具体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政策:,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针对 任何第三方的政治、军事同盟,实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原因: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独立判断国际问题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含义:,【合作探究】,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

5、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问题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合作探究】,(1)课本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你还能说出其它较为典型的事例吗?这些多边外交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合作探究】,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 来越大的建设

6、性作用,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5年9月,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他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 新华网,2008年9月温家宝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他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已为世界上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截至年月底,中国累计免除亚非等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亿元;提供无偿援助亿元 ”。 新华网

7、,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合作探究】,(2)课本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你还能说出其它较为典型的事例吗?中国在这些区域组织中的活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合作探究】,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如:参加并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 2001年促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图一,图二,图一: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峰会主题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图二:2007年11月,温家宝出席第十一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

8、在会上发表题为扩大合作 互利共赢的讲话。,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部分会议简介) 时间 地点 中国领导人的讲话 2001年 上海 加强合作,共同迎 接新世纪的新挑战 2008年 利马 坚持开放合作 寻求互利共赢 2009年 新加坡,2001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国元首合影 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 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材料一 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从最初的军事、政治领域,发展到经济、能源、交通、司法等广泛领域。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

9、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3年,举行首次反恐军事演习。 2009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叶卡捷琳堡召开。胡锦涛在会上作题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新华网,材料二,请据材料一、二并结合课本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特点、合作模式、意义。,上海合作组织:,1.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2.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3.合作模式:领域广泛、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上海合作组织:,1.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2.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3.合作模式:领域广泛、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4.意义:(1)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2)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营 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合作探究】,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事例,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事例,作用:促进了区域政治经济的合作、发展 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3.意义:,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保障了国内建设,增强了综合国力,【巩固拓展】,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的调整,调整背景:,国际新形势、,国内新任务,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事例 作用,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事例 作用,3.意 义,为世界和平、发展、

11、繁荣作出贡献 保障了国内建设,增强了综合国力,主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基本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方针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5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来,“三大方针”五项外交成就,重返联合国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不结盟,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专题总结,(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

12、同存异 【答案】D 【点拨】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练习,(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0题)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答案】A 【点拨】考查各个国际组织的职能,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职能,排除B,都没有对抗特定国家集团的职能,排除C,欧洲经济共同体,没有要求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排除D。,练习,(201

13、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3题)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C,练习,【点拨】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其他三项发生时间与1985年不符合。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

14、,而且也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题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题)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

15、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D,练习,【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 测量目标:历史阐释/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分析:两国缔结什么性质的条约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决定,故此题不难。新人教教科书没有“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这一知识的明确表述。,(2009年江苏高考11题)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错误。,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