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5625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陵君窃符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秦、楚、齐、赵、韩、魏、燕,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国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

2、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写作背景:,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有人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时代背景:,文章结构内容:,文章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一、(13)概述信陵君的

3、身份、为人和他在当时的威望。 二、(45自然段)叙写信陵君与侯赢、朱亥的交往过程。 三、(611)记叙信陵君采纳侯赢的策略窃符救赵的全过程。,微观课文,分组通读课文15自然段。 分工:13组第13自然段, 46组第4、5自然段。,1、作者怎样具体描写信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主要运用什么方法写信陵君仁而下士、求贤若渴的思想性格的?, 虚左 执辔愈恭 颜色愈和 色终不变 引侯生坐上座,遍赞宾客 为寿侯生前,侧面烘托,正面描写,2、从信陵君给侯嬴交出的“答卷”,看何谓 “尊严”。,“尊严”和我们常说的“面子”,有区别吗? 保全了“面子” 就一定获得 “尊严”了吗? 一时的“颜面尽

4、失”,是不是就一定也会“尊严扫地” ?,当侯生“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便“执辔愈恭”;当侯生“愿枉车骑过之”,公子便“引车入市”;侯生 “故久立与其客语”,公子便“颜色愈和”;侯生“谢客就车”,公子仍旧“引侯生坐上坐” ,不仅“遍赞宾客” ,还 “为寿侯生前”。 一个君子所需要的“尊严”,它绝不是常人所固守的那种肤浅的“颜面”,而是发自内心、毫不做作、毫不尴尬地给予他人高于对自己的一种尊重,给别人以足够的尊重,就是为自己收获了足够的尊严,同时收获了礼贤下士的美名。,文学常识一:门客、“战国四公子”,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

5、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战国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文学常识二:世子、公子,商周时期,诸侯的嫡长子,预定将来要 继承王位的称 “世子”或“太子” ,仅一人得 此称谓,其他的儿子称“公子”。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 “太子” 或“皇太子” , 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 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 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文学常识三:古代关于死的各种说法,在古代一般是尊右卑左的,如古人称大姓为“右姓”,称

6、望族为“右族”,称高官为“右职”,称贵戚为“右戚”,成语有“无出其右”的说法;而“左物”是下物,“左迁”为贬官,“左道”为邪道,此外像“左计”“左袒”等“左”字都含有贬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右手右足力大而且使用方便,左手相对要逊色,故崇右而贬左。 但在乘车时,则正好相反。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居于右位的叫“车右”,亦名“骖乘”,职责在于防止车子倾斜或受阻,保护居左尊者的安全,一般由有能力的人担任。因此文中的“虚左”就是“空出尊位”的意思。这个句子后来演变为成语“信陵虚左”或“虚左待贤”、“虚左以待” 。,文学常识四:古代的座次,作业:,熟读课文611自然段,揣摩人物性格和心理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

7、读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安釐王 士无贤不肖 俾倪故久立 公子往,数请之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冠盖相属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约车骑百余乘,注音释义,(xio才能低的),(shu多次地),(z姐姐),(zh连续),(shu劝说),(du揣测,估计),(shng量词),(x ),(pn眼睛斜着看),今有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 譬若以肉投馁虎 椎杀晋鄙 矫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嚄唶宿将。 北乡自刭 赵王以镐为公子汤沐邑,注音释义,(nn危难),(bng使人退避。jin秘密地,悄悄地),(chu动词,用铁椎打),(jio动词,假托命令),(jing统帅。l文中作“整顿”讲),(hu

8、z sjing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jng用刀割脖子),(ni饥饿的),(封地),文章结构内容:,文章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一、(13)概述信陵君的身份、为人和他在当时的威望。 二、(45自然段)叙写信陵君与侯赢、朱亥的交往过程。 三、(611)记叙信陵君采纳侯赢的策略窃符救赵的全过程。,全文三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 第一部分写信陵君“仁而下士”; 第二部分写信陵君亲迎侯生,“贤而得士”; 第三部分写侯嬴朱亥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体现“士为国用” 。,仁而下士贤而得士士为国用,因,果,因,果,3、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秦昭王已破

9、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这意味着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 魏王初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后受秦王威胁,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信陵君说王万端,但终不能得之于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4.侯嬴为什么不在信陵君辞决时献上计策, 而一定要让信陵君去而复返才献计? 是否当时侯嬴并未想好计策?,侯嬴早已想好此计,这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说明:,早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 考虑到晋鄙的态度;计划好用朱亥去对付晋鄙等。,有以下几个原因:1、信陵君“约车骑百余乘行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之意,作为门客不能主动干预。 2、耳目众多,不便

10、说出。 3、关乎人命,干系重大,不宜轻易说出。且轻易说出恐不能引起信陵君的重视。 4、侯嬴对信陵君的了解,料定信陵君心中有憾,必定去而复返。,第一,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 第二,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 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

11、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5、侯赢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信陵君又为何不加劝阻?,当时的道德风尚:士为知己死。 人物的精神性格:一诺千金,知恩图报。,6、信陵君为了怜“姊”而牺牲魏国的利益, 这是否算得上“义勇”? (即:该如何评价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明确:有人认为信陵君“急”的是“姊之困”,而不是“魏之困”,这称不上“义”,他置魏国面临被秦军“移兵而击之”的危难于不顾,先“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后又私盗兵符,矫杀晋鄙,这算不上“勇”。 我们应该把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分析。六国唇齿相依,一荣皆荣,一损俱损,虽然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主观动机上

12、说,为的是怜“姊”,但是,在客观效果上却“却秦存赵”,遏制了秦并吞六国的野心,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存魏乃至六国,这应当是“义勇”的表现。相反地,如果六国的国君都像魏王那样,在强秦面前“恐”而“持两端以观望”甚至于“赂秦”,那就会丧权辱国,加速自己的灭亡。,7、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是什么?,三方面原因: 一、凭借侯嬴的妙计和朱亥的神勇。 根本原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格。 二、得到如姬偷得虎符的帮助。 根本原因:信陵君急人之困的精神。 三、信陵君善于用兵。 根本原因:信陵君仁爱义勇的境界。,人物形象:,信陵君:求贤若渴,尊贤重士,知人善任,虚心谦恭,善纳人言,大勇大义,急人所难,抑强扶

13、弱。 侯嬴:修身洁行,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忠于知己,冷静沉着,料事如神,多谋善断,知恩图报,一诺千金,是一个超凡出众的人才 。,为了刻画人物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烘托。,以人物烘托人物:以侯生的故作傲慢来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来烘托信陵君的急人之困; 以平原君不能自比于人来烘托信陵君的义勇有为。,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的紧张气氛来烘托信陵君不能说服魏王的焦虑; 以赵王与平原君亲迎公子的隆重场面来烘托信陵君的盖世之功。,以事件烘托事件:以信陵君对侯嬴的态度和宾客的反应来烘托侯嬴的不同寻常; 以平

14、原君的急切、魏王的惧秦观望、信陵君欲赴秦军死来烘托侯生巧设奇谋。,知识点总结,直上载公子上坐 俾倪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辞决而行,以公子为长者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通假字:,“坐”通“座”,通“睥睨”,斜着眼睛看,“乡”通“向”,“决”通“诀”,古今异义:,古:有德行的人 今:年长的人,古:姻亲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 留军壁邺 如姬资之三年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词类活用,谦逊地对待,驻扎,出资悬赏,蓄积,袖里藏着,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公子从车骑,虚左 为能急人之困 公子怪之,傲慢地对待,使高洁,使动用法,使空着,使动用法,为着急为动

15、用法,感到奇怪,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侯生乃屏人间语,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 皆谦而礼交之,让跟从着,使站立着,让退避,向北,向西,礼貌以礼,欲以(之)观公子 遍赞(于)宾客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可使(之)击之,特殊句式,请救于魏 何功之有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此人力士,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过: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行过夷门,见侯生,之: 此五霸之伐也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如姬资之三年,访问,经过,代事件,的,助词,助词,无义,他,代词,以:以至晋鄙军之日,

16、北乡自刭 实持两端以观望 欲以客往赴秦军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在,介词,而,连词,与,连词,因,介词,缘故,故意,特意,所以,引: 公子引车入市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复引车追问侯生 为公子先引,就: 乃谢客就车 赢欲就公子之名 金就砺则利 使归就戮于秦,带领,延请,退回,引路,上,登上,成就,接近,靠近,接受,下: 礼贤下士 旦暮且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每薄暮,下管键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辞:辞决而行 无一言半辞送我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近日奉辞伐罪 臣等不肖,请辞去,谦逊地对待,攻下,打下,低等的,使用,少于,辞别,言语,言辞,推辞,命令,辞退,存: 公子亲数存之 却秦存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无: 士无贤不肖 独子无兄弟,归养,问候,保存,存在,生存,无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