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5526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栏目索引,核心知识,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问题思考 (1)写出下列景观变化所属的地带性规律。 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_ 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_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_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_,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2)填写下表。,答案,热量,纬度变化,低纬度,热量,降水量,经线,水分,答案,温度,等高线,垂直,水热,地面组成物质,答案,2.主要陆地自然带 问题思考 根据所

2、学知识填写下表。,答案,知识归纳 世界主要自然带 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自赤道到两极可划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随纬度增加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热带草原自然带和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返回,命题探究,考向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典例剖析 下图为“非洲和欧洲沿某条经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P、Q自然带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寒带冰原带

3、B.热带稀树草原带、寒带苔原带 C.高山草甸带、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P自然带位于10S20S的非洲大陆,应为热带稀树草原带;Q自然带位于欧洲北极圈以北地区,应为寒带苔原带。,2.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各纬度间无差异 B.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现象大陆东西岸相同 C.自然环境垂直分异现象与纬度地带分异现象相似 D.形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解析,解析 干湿度地带分异与经纬度位置有关;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现象在大陆东西岸不一定相同;自然环境纬度地带分异现象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干湿度

4、地带分异现象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结合选项即可确定答案。,跟踪训练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三地的景观依次对应下图中的(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解析,解析 读图可知,三地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水分依次减少,对应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故A正确。,2.造成图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解析,解析 三地植被景观差异大,符合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其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5、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向二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典例剖析 右图为“某山地 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 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解析,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部分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

6、.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解析,解析 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归纳总结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纬度越低

7、、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一般来说,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判读雪线高度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二者相比,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跟踪训练 假设某山地地形剖面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如下图所示,完成13题。 1.若该山地有冰川分布,则其雪线高度约为( ) A.3 000米 B.4

8、000米 C.5 000米 D.6 000米,解析,解析 据图可知,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说明该山地位于南半球,雪线为终年积雪分界线,最热月均温也要在0或其以下,由下图可知,雪线高度约为5 000米,所以选C项。,2.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以下的自然带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解析,解析 山麓地区最冷月均温大于15,应为热带,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3.图中右侧山坡的朝向最可能是(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解析,解析 从降水量可知,右侧山坡降水多,为山地迎风坡,又因该山地位于南半球的热带

9、雨林地区,说明位于低纬度,最可能位于东南信风带,山坡朝向应为东南方,A正确。,考向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典例剖析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解析答案,解析 地在巴西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及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出现了热带雨林景观。处在30S40S的大陆西岸、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地带,受地形影响,随高度变化,水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形成山地垂直自然带。 答案 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地:山地海拔高,从山

10、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归纳总结 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跟踪训练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解析,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

11、阔叶混交林。,考向四 主要陆地自然带 典例剖析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不同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植被类型。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宝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兰州、酒泉地处内陆,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由草原向荒漠过渡。,跟踪训练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

12、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解析,解析 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返回,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 南北延伸的山地垂

13、直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受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解析,对点练习,解析,1,2,3,4,5,6,7,8,9,10,读“甲、乙两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解析 两种植被的差别体现了水分的差异;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发育需水较多的针叶林。,1,2,3,4,5,6,7,8,9,1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 B.甲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乙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甲、乙两地自然带的

14、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甲地纬度高于乙地,解析 在山地,相同自然带的海拔在阳坡要高,两地均是南坡为阳坡,因此两地均位于北半球;甲地的基带为荒漠,降水稀少,不可能为地中海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与热量和水分有关;甲地出现针叶林的高度低于乙地,说明甲地基带的气温低于乙地,纬度高于乙地。,解析,1,2,3,4,5,6,7,8,9,10,读“我国杏树开花盛期物候图”,完成34题。 3.导致杏树开花盛期由南向北推后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解析 杏树开花盛期由南向北推后是由太阳辐射引起的热量差异造成的。,解析,1,2,3,4,5,6,7,8,9,10,

15、4.图示杏树开花的时间差别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 B.纬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解析,解析 杏树开花时间为南北更替,因此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2,3,4,5,6,7,8,9,10,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完成57题。 5.图中ABC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A处为森林,B处为草原,C处为荒漠。图中ABC,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解析,1,2,3,4,5,6,7,8,9,10,6.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1,2,3,4,5,6,7,8,9,10,7.其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沿纬度方向的分异 D.地方性分异,1,2,3,4,5,6,7,8,9,10,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