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4882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5.4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人颇得竹的灵气,酒醉竹林,其意也融融。几枝劲竹,势冲霄汉,似恬隐君子、逍遥书生。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似风雨丽人、江南才女。古人依竹而居,杖竹而行,自然形成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竹也促使许多文人画士结为良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筼筜谷,山谷名,在洋州(今陕西洋县)西北,以盛产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得名。偃竹,仰斜的竹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识通假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少:通“稍”,稍微,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

2、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活用 (1)初不自贵重 贵重:意动用法,认为贵重 (2)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养老 5.明句式 (1)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定语后置句 (2)足相蹑于其门 介宾短语后置句 (3)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省略句,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1.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 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译文:文与可讨厌这种事,把这些丝织品扔到地上,骂着说:“我将要把这些作为袜子!” 点评:这几句通过“投”“骂”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文与可对众人上门请画之事的厌恶与淡泊名利的真性情。“吾将以为袜!”一句更显其率真的性情。寥寥数语,

3、就把人物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2.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译文:从前曹孟德祭桥玄文,有车过腹痛的话,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从前跟我开玩笑的话,以此表现出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点评:引曹操祭桥玄的典故来点明文章主旨。曹操年轻时,不为人所器重,桥玄却很欣赏他。桥玄死后,曹操有一次引军经过桥玄的故乡睢阳,曾遣使致祭桥玄,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作者引用此典来强调“余亦载与可

4、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引用典故十分贴切自然,平淡语气中现出悼念亡友的真挚情感。,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1.苏轼的文章放得开,“横说竖说”,都能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一篇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写了许多戏笑的内容,却更能见作者与文与可生前之情和失去友人的悲痛。试对照以下两小节文字,说说这两小节文字的艺术效果。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提示:苏轼总是能用极精练的几个字就形象鲜明地描绘出人的外部动作或内心情感。如写文与可与妻子在谷中“烧笋晚食”时收到

5、了苏轼的来信,当看到苏轼称他为“清贫馋太守”,并夸张地说他能吃掉千亩竹子时,信中假想之情景与现实情景的绝妙巧合,竟使得他“失笑喷饭满案”。“失笑”“喷饭”两个动作,既说明了苏轼的幽默诙谐,也证实了文与可与苏轼之间思想上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上的默契。而在文章的最后,写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时,一见到文与可的筼筜谷偃竹图,便“废卷而哭失声”。只“废卷”与“失声痛哭”两个动作,不用言语就充分地传达出了苏轼与文与可的真挚、深厚的情谊。尽情地写往昔两个人从真挚的友情中得到的快乐,正是为了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乐”与“悲”形成的感情反差更强化了“乐”的醉人,“悲”的痛心。,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2.本

6、文阐发了哪些创作思想?说说它们的含意。 提示:本文阐发了“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两方面的创作思想。前者是说,客观事物必须反复观察,凝神细想,一旦构思成熟,灵感突发,就应不失时机地捕捉,一气呵成地创造出完整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后者是说,从艺术构思的完成,到艺术形象的诞生,必须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将心中的意象化为笔端的造型,而技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来掌握。把两者结合起来,则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表达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行文流畅 感情浓烈 本文虽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抒情散文,但同时又是一篇见解很深的美学论文。 文中有正论,有戏语,或引诗赋,或摘书牍,时而讲琐事

7、,时而举典故,机变灵活,姿态横生。不过它虽然写得随便洒脱,但并不杂乱失纪,而是始终紧扣题目,围绕文与可所画的筼筜谷偃竹来展开文章。 本文先是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筼筜谷偃竹的基础。作者指出画竹先要认真观察体味,“得成竹于胸中”;之后,迅速捕捉“少纵则逝”的创作灵感;最后“振笔直遂”,达到“形似”与“神似”的高度统一。“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两个典故,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第一段不仅写出文与可的画论及自己对此画论的感觉和体会,也写出自己对文与可高妙的画技、卓绝的见解的敬仰之情。,句段点评,审美鉴赏,多维探究,中间部分叙二人的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趣事。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其风趣、旷达。文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从中可见作者和文与可的“亲厚无间”。而一旦文与可去世,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以喜衬悲,也益见其悲,较好地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最后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 本文通篇以画相串,以怀念友情为中心,集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笔法娴熟,行文流畅,舒展自如。语言清新自然,感情色彩浓烈,充满感人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