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4220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第一小学 袁淑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正文】一、教材分析学段目标:六年级下册是第三学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此学段在阅读学习中要继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任务、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册目标: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在学会默读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养成

2、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单元目标: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

3、读”的安排是比较贴近,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对学生进入中学学习起到过渡的作用。本组教材的学习目标,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学习把握主要内容,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及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课文目标:凡卡一文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

4、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表达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从课文内容特点出发,结合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分析,本课学习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时目标:学生在这篇课文里具体要学习什么,还有依据课后习题和单元回顾拓展等内容来确定。本课的课后习题有3个。

5、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把凡卡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怎样的。3.你发现本课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4.把本课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读一读,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写几句话分别赠给两位小主人公。题1指向课文内容,重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结构。题2指向朗读训练,重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感悟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题3指向表达方法,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等表达方法。题4指向阅读的方法对比阅读。单元交流平台需要交流的问题有:你还读过哪些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两个问题指向对比

6、阅读单元内相似课文,在对比的过程中感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处于六下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该不小了,上册已学习过外国小说,对外国小说有一些了解,默读可以达到一定的速度。但学生可能在关键词的把握上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引导理解并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表达方法不容易发现,需要老师引导学习阅读的方法;故事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很难走入人物的内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于学生的学情,老

7、师平时只是猜测。于是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疑惑主要有:除了信的内容和回忆的内容,还有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插入对乡下生活的描写?为什么文中三次写到叹气?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梦?爷爷为什么把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课文中为何要写狗?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困难点在内容上、情感上、表达特点上都有。于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在生活现实的角度,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人物的命运:即使凡卡在极度悲惨的生活中,还是渴望快乐和自由的生活;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疑点出发进行探究,发挥团队的力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阅读;从课文表达特点入手,抓住乡下生活和城里学徒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特点,设

8、置对比点进行对比阅读,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解决疑惑。教师力求摆脱繁琐的内容分析,把读书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以上种种分析,综合考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易写错的生字“蘸”“撇”“揉”“噎”。2.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书信内容和回忆内容,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体会对比、反衬的表达特点。3.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比段落, 了解凡卡在极度悲惨的生活中,还是渴望快乐和自由生活的心情。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2.感情朗读重点段落,体会凡卡的心情。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

9、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准备1.印制预习单和共学单。2。印制调查问卷。3.印制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快速默读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130年前写的一个故事。契诃夫是世界级的短篇小说巨匠,不言而喻这个故事是一篇短篇小说。板书: 凡卡 短篇小说出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读相关数据。读凡卡你最关注的是什么?A人物( ) B( ) C( )设计意图:开课直奔主题,点明课文的文体。利用调查问卷摸清学生对这篇小说的关注点,以便确定学习的起点。 (二)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定此环节的内容。 1.待定。设计意图: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确定教学切入点,从

10、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有效性。(三)读叙述部分的句子,学写生字。出示句子: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1) 读句子,读准字音。(2)学写生字“蘸”“撇”“揉”“噎”。设计意图:高年级虽有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但是难写易错的字还需单独提醒和书写,此学习活动也是下一学习活动的桥梁。二、对比阅读书信和回忆内容,发现表达特点。1.快速默读找出书信和回忆部分。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共学单。(不要求一次全部完成)凡卡的生活城里的学徒生活乡

11、下的生活相同点 不同点回忆和写信时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感受表达的特点 3小组讨论后汇报,其他小组记录完善共学单。 4.对比朗读书信和回忆中的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力求摆脱繁琐的分析,为学生搭建阅读体验的平台,通过对比阅读,填写对比表格,初步发现小说内容及表达上的特点,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通过“我的感受”的填写,初步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生活环境的凄凉。 三、对比阅读重点段,体会表达效果 1.对比阅读第8和第15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插入对乡下生活的描写?” 2.小组为单位讨论,再次完善共学单。 3.小组汇报新的发现,其他小组记录完善共学单。 设计意图:第一次对比读,学生的感

12、知和发现还停留在表层,第二次设计重点段落深入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在表达方法上进行探究和实践,多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阅读,进一步走进凡卡心灵,感受他悲惨的命运,再次发现课文的表达特点及其表达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体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也可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提供帮助。四、对比朗读,体会凡卡的心情。 1.出示第8和第15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对比朗读,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和渴望自由及快乐的心情。 2.朗读恳请爷爷的句子,体会凡卡迫切渴望离开莫斯科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将互为关联的部分逐渐深入地对比阅读,领略了作者的表达、感悟了凡卡的心情,但是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理性的揣摩,还需要体会文字的优美。于是,在情到深处时进行朗读,便可读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实现感情朗读的目标,同时体会极度痛苦,强烈渴望自由的心情。五、总结梳理,延伸阅读 1.小结。2.请同学们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阅读凡卡的原文和契诃夫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瞌睡。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学习历程的结束,应当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板书设计 凡卡 人物 情节 环境 可怜 苦中有乐 自由 渴望 苦不堪言 压抑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