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4124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要求,以某生态问题(如荒漠化)严重区域(如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治理保护措施。,区分几个概念,1、荒漠:一种植被景观(自然景观)。 2、荒漠化: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 3、沙漠化:也是一种土地退化过程,属于广义荒漠化概念下的其中一种形式。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热带荒漠,温带 荒漠,寒流经过,进一步加剧其干燥程度,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世界荒漠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土地缺

2、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荒漠化的过程,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土地退化,2、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表现),补充: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因此,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的过程。,我国的荒漠化现状: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云贵高原以及广西一带的石漠化、华北平原等地的盐渍化等。,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西 北 地 区,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区,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

3、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石质荒漠化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次生盐渍化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喀斯特地貌显著,地形崎岖,

4、土层浅薄,易于流失;夏季降水量大,降雨集中且多暴雨;,人口增加; 过度垦殖 (毁林开荒),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形成涝洼地,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春秋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导致盐分向地表积聚。,人口增加; 不合理排灌(大水漫灌,只灌不排),阿尔金山,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沙漠化:,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图文内容,从地理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每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及东西方向上的差异?原因?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概述,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1、地形:,2、气候:干旱是其最为

5、显著的自然特征,不足50 毫米,200毫米以下,极端 干旱区,干旱区,沙漠和戈壁(只在一些高 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 多,山顶冰雪覆盖。高山 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成为 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 源。),200毫米以上,半干旱的 草原地带,草原,影响: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等变化,干旱,我国西北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二)区域特征干旱,自然环境与生产活动的东西差异,东,西,降水,原因,景观,动物,农业,自东向西递减,自东向西,距海远近不同,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自东向西,耐旱程度增强,干旱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绿洲农业,西北地区荒漠化的

6、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结论: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小结,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基础,人为因素是主导。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干旱的自然背景: (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 (2)气候异常:雨量变化至关重要。 (多雨年份:抑制;持续少雨:加

7、剧。) 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概述:,(1)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基础因素);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主导因素)。 (3)事实上,在现代(次生)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数量),(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素质),3、不合理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为了增加收入,

8、人口激增,燃料需求多,无节制采挖药、菜,过度樵采,樵采天然植物,严重破坏草场,加速荒漠化,破坏固沙植物,(2)过度放牧,超载放牧,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草场载畜 量降低,土地沙化,为短期的经济利益,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进程,(3)过度开垦:导致以下问题出现,土地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带性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毁草开荒导致土壤极易受风蚀影响,肥力下降,终因经济效益差而弃耕。弃耕后因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而变成流沙地。,土地次生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9、盐碱化)。,(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一:绿洲的变迁,读图观察: 现代城镇和古城遗址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变化:绿洲向河流上游方向变迁。 原因:上游用水过度,导致中下游地区缺少。故,(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二:掘井带来的负作用,小结:图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其实质上是由于过度放牧,导致大量掘井,并最终形成大范围的破坏。,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三项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两条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一个重点

10、:,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图2.11),(图2.12),胡杨,3、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生物措施,沙拐枣,猪毛菜,干刺,3、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工程措施,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课堂练习,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

11、.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A,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D,课堂练习,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C,课堂练习,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是( ) A.异常干旱,因地处内陆,又有高原对水汽阻碍 B.大风,地处背风坡 C.沙漠广布,地处副热带高压带 D.风力很大,畜牧业为主,A,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