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8634052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9.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压丸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穴诊疗法的发展 概况及其概念,耳穴疗法形成与起源,1957年法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诺吉尔(PNogier)首先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像一个倒置胎儿的“胚胎倒影耳穴图”,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国外医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耳穴全息分布的规律,使耳穴的医学应用出现了质的飞跃。,耳穴疗法形成与起源,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提出“胚胎倒影耳穴图”后,他又研究发现,耳廓上有两条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能量通道。他认为这两条管道及其更细的分枝,把耳廓各敏感点(穴位)联系成一个整体,能量在这两条管道中不断循环,可发生加速和减速。按摩这两条能量管道,能影响全身,治疗许多疾病。这两条能量通道分别处于耳廓解剖名称的“

2、耳轮”和“对耳轮”上。,耳穴疗法的特点,一、耳全息穴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定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法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现在的耳穴也叫“耳全息穴”。(全息指一个局部包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的“缩影”。),耳穴疗法的特点,二、耳穴的特点 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轻一碰,就能触及穴位。 2.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映。 3.耳穴的对应性强:体内器官组织病变,很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耳穴疗法的

3、优点,1、耳穴的分布有规律,易学易记易用:耳穴的穴位名称基本上都是以人体身上的生理名称命名。 2、穴位敏感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少。 3、信息点多,应用面广,据统计,耳穴可治疗200多种疾病,疗效在83-99%,对于急性扭伤,痛症等病例立竿见影。 4、能防能治,近年的实践证明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可以美容、保健、摄生、抗衰老。 4、耳穴与其他疗法协同作用强,可与其他疗法联合,形成强大合力,可补中药体针之不足 5、耳穴疗法有“多病同治”的功效。,耳穴治疗的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外伤、手术、神经性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3、变态反应疾病及胶原组织性疾病(过敏性

4、鼻炎,哮喘) 4、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5、功能性疾病(腰腿痛、颈椎病) 6、各种慢性疾病 7、传染病 8、其他(戒烟、戒酒、治疗食物中毒等),消化系统耳穴取穴原则,1、相应部位取穴,是治疗原则中的首选穴位,胃部疾病一定要选胃穴,由于胃病的性质不同,部位不同,应在胃区的范围内选择阳性反应点,如胃小弯溃疡取耳轮脚消失处,幽门管溃疡,取十二指肠与胃穴之间;慢性浅表性胃炎,取耳轮脚消失处与平行的对耳轮内侧缘连线中点的内侧1/2区域,如不论什么性质部位的胃病都取一点,效果会有差异的。 2、根据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取穴。如便秘,取肺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肃降,取肺穴可增加大肠疏导糟粕

5、功能。 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变化来取穴:神经、内脏、内分泌、泌尿系统等疾病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与皮层内脏相关学说有关,脑力劳动过度,精神紧张和忧虑,缺乏应有的休息和调节,可引起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和加重。有学者认为,高级神经活动,影响内脏功能的变化,不良的精神刺激能造成大脑皮层功能障碍,从而使皮肤下中枢系统对胃的分泌、消化,蠕动和胃壁营养等调节紊乱,最后形成溃疡,因此消化性溃疡患者取穴除相应的胃、十二指肠的穴位,一定要取消化系统皮质下,交感两穴。 4、依穴位功能取穴:,消化系统耳穴取穴原则,5、经验取穴: 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脏像经络学说,治疗一种疾病时其余疾

6、病也相应得到治疗 肋胁胀满等症,必须选择健肝脾,理气消胀的穴位。如:肝、腹胀区及脾、三焦、神经系统皮质下。 当肝胃不和,又伴有失眠多梦时,应以疏肝和胃为主,中医认为,胃不和而卧不安。 交感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浅表性胃炎,胃酸过多可取交感穴,以抑制胃酸的分泌。 萎缩性胃炎时则禁用此穴,可选用胰胆穴、内分泌两穴,以促进胃酸的分泌,消化系统耳穴贴压法,一、根据耳穴的解剖部位,选择贴压及按压的方法 1、平行面按压:腹胀区:平行面选择4个以上王不留行籽贴压,以加强治疗刺激穴位的作用 2、45度方向斜行方向按压:肝胆胰分布在耳甲腔外上方近对耳轮内2/5内侧缘的斜坡上,因此贴压应在对耳轮上2/5内侧斜面

7、上,以45度向外上方按压 二、根据耳穴分布特性选择贴压及按压方向 1、耳轮脚的耳中穴为迷走神经点、耳穴许多重要穴位都是延神经分布的,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道,口、食道、喷门、胃、十二指肠、小肠、乙状结肠(阑尾)大肠等8个穴位围绕迷走神经点分布。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贴压及按压方向应向耳轮脚迷走神经点处按压,以迷走神经重要分支为轴心,以达到调整消化功能的目的。 2、耳穴分布呈低凹性:三焦穴、下焦,脐周,贴压时均予以贴到最低处,电阻值最低的部位给予垂直按压,使刺激感直至病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耳穴分布呈耳前后相一致的特性。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管,与其相对应的耳背洼陷为胃肠沟。,消化系统耳穴的诊断和

8、治疗,腹胀区:是诊断治疗腹胀的要穴 阳性反应:视诊时伴有大片状白色,隆起肿胀,色泽光亮,触之压痕,压痕周围肿胀,多表示肝胆疾病引起肝胃不和和脾虚不运所致的腹胀 治疗:腹胀区有理气消胀的作用,常辅以脾、三焦、肺及消化系统皮质下。,脾肿大区,阳性反应:在脾肿大区触及条索和结节,为脾肿大;见片状隆起,触之压痕反应是为脾虚;近肝肿大区下缘,耳轮脚与对耳轮内侧缘水平线处,触及条索为巨脾。 治疗脾虚可取脾、脾肿大区、肝、胃、三焦、消化系统皮质下。,胃炎,急性胃炎: 视诊:胃区呈现点状或片状红色,边缘不清,有光泽。 触诊:胃区触压后可见红色压痕反应,胃区压痛 慢性胃炎: 视诊:胃区大片白色隆起,边缘不清。

9、触诊:胃区片状隆起处,触之较硬或触之条索,疼痛不明显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视诊:胃区呈片状白色隆起,中间有点状或充血红润,边缘不清,有光泽。 触诊:胃区压痛I-II度,胃区白色隆起中间有红润区,可见压痕反应 :,胃炎,治疗: 取穴:主穴,胃,脾、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浅表性胃炎:交感;萎缩性胃炎:取胰、胆、内分泌;肝胃不和性:取肝、胆、三焦 取穴依据: 脾胃:健脾和胃、降逆止痛 皮质下:调节胃肠功能 交感:调节自主神经,抑制胃酸分泌,并可解痉止痛,止酸要穴。 胰、内分泌:促进消化液,消化酶分泌,提高胃粘膜吸收功能。 肝、胆、三焦:理气消胀、运化输精的作用。,胃溃疡,活动期 视诊:胃区点状或片状充

10、血红润,同时可见小米粒大小凹陷,边缘整齐,有光泽。并可见毛细血管条状充盈或放射状充盈 触诊:点片状充血红润区,触之凹陷,点状红色压痕反应,疼痛敏感II度,十二指肠球结节区,诊断:有家族遗传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在耳背一定出现十二指肠结节。 治疗十二指肠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患,胃三角,由胃十二指肠和喷门组成 是治疗胃、喷门 、十二指肠患之要穴,治疗急慢性,,耳轮部: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 部分。 耳轮脚:耳轮伸入耳 甲部分。,耳垂头面部,耳轮脚消化道,耳 轮,胃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功能: 和胃益脾、补中安神、理气止痛、泄火。 主治: 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癫痫、呕吐、呃逆

11、、头痛、乳腺炎和乳汁不畅等。,.,胃,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脾 定位:在耳甲腔的后上部 功能:健脾化食、祛湿、化生营血。 主治:腹胀、慢性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口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脾,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中 定位:在耳廓中部,耳轮脚处上。 功能: 降逆、和胃、利膈、驱风。 主治: 呃逆、黄疸、消化道病症、皮肤病、小儿遗尿症。,.,耳中,民族民间医疗技法,He doesnt haunt my dreams as I feared that night. Instead I am flying far across fields and woods, looking d

12、own on those below me. Suddenly I fall to the ground and it is only when I wake up that I realize I was shot by a hunter, brought down by the burden of not the bullet but the soul of the man who shot it.,在这里输入标题,那天晚上,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入到我的梦中。在梦里,我飞过田野和森林,俯瞰着大地。突然间,我掉了下来醒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被猎人打中了,但是令我坠落的不是他的子弹,而是他的灵魂

13、。,一个小标题,在这里输入标题,Small Title Here,两个小标题,在这里输入标题,在这里输入标题,在这里输入图表标题,在这里输入标题,Small Title Here,三个小标题,当他告诉我他要离开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花瓶裂成了碎片,跌落在茶色瓷砖地板上。他一直在说话,解释着为什么要离开,说什么这是最好的,我可以做得更好,都是他的错,与我无关。虽然这些话我已经听上好几千遍了,可每次听完都让我很受伤,或许在这样巨大的打击面前没有人能做到无动于衷。,我生命中的过客,在这里输入标题,在这里输入标题,Small Title Here,四个小标题,在这里输入标题,在这里输入标题,可是镜子里

14、回瞪着我的那个女孩还是那么年轻啊!明目皓齿,充满了前途与希望,光明的未来在向她招手。没关系的,反正我也从来没有爱过迈克。何况,生命中还有比爱更重要的东西在等待着我,我对自己坚持说。我将咖啡罐的盖子盖好,也将所有关于迈克的记忆尘封起来。,即时效应:症状立即好转。 延缓效应:治疗之初没有反应,1-2个疗程之后,症状逐渐好转。 短时反跳反应:治疗之后起初症状反而加重,然后逐步恢复。 无效反应:经几个疗程(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仍未见效果,敏感点匮乏,改用或加用其他疗法。 不良反应:偶有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疗程与转归,常见反应: 疼痛反应:多数耳穴都会有疼痛感,少数也有酸麻胀热凉等感觉。刺激数分钟后

15、,耳廓局部或整个耳廓逐渐出现充血、发热、属于治疗中的得起反应,疗效好。 耳穴疼痛是一种取穴准确的表现,一般尚可忍受,则不用处理,随着症状好转,耳穴疼痛可缓解。需要解释清楚,获得患者配合。,疼痛反应: 只有当患者难以忍受时,如:异常疼痛,伴有头痛、张口困难、下肢发冷、全身麻木等异常感觉。这是得气感太强的表现,一般不需除去压丸,只要调整压丸方向,即可缓解。耳穴异常感觉就会解除。一般出现此种异常感觉的患者,疗效都比较好。,常见反应: 患病部位反应:面神经炎患者,耳穴刺激后,看到面部肌肉颤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会感到下肢有暖流。胃肠疾病时,刺激耳穴后会感到胃肠蠕动活跃。近视眼在刺激耳穴后,感到眼发热、发胀、眼跳动、眼发亮。患者“意念”感,患病部位反应会明显,疗效也明显。 经络反应:部分耳穴刺激后会沿着经络循行有酸麻、蚁走感或者点击感。以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造少阳胆经多见。与刺激强弱有关。,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