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3234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2.2 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古今异义,古义:这样而。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基础练习,1,2,3,4,名句名篇,2.一词多义 (1)遇 孟子遇于石丘(动词,相遇、遇到)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动词,投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动词,遭受) 出则接遇宾客(动词,接待) 斯固百世之遇也(名词,机会) (2)去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动词,舍弃) 欲呼张良与俱去(动词,离开) 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 我从去年辞帝京(形容词,过去的),基础练习,1,2,3,4,名句名篇,(3)徒 舜之徒也(名词,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副词,白白地) 徒以吾两人

2、在也(副词,仅仅)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名词,囚徒),基础练习,1,2,3,4,名句名篇,3.词类活用,基础练习,1,2,3,4,名句名篇,4.特殊句式 (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以:固定句式) (2)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宾语前置) (3)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判断句) (4)孟子遇于石丘(状语后置,省略句) (5)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 (6)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判断句) (7)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8)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判断句),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是君臣、父子

3、、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译文: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 赏析:孟子极力推崇仁义,认为仁义是维系人心的基础。如果人人都懂礼义廉耻,对家庭来说,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对国家来说,国家就会安定太平。所以,应强调“仁义”的重要性,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建设。 2.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怀着仁义之心来互相交往,这样却不成就王业的,还从未有过。 赏析:人与人之间、任何群体之间都应该把“施仁义”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

4、,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才能关系融洽、相处友好,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强大。,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第1则选文中孟子认为治国的根本是什么?“言利”有什么危害? 提示:孟子认为,治国的根本是要讲仁义。如果国君带头言利,整个社会就会上行下效,人们就会产生无尽的贪欲。有了贪欲,人们就会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财利,就会互相争夺,甚至会弃自己的父母、君主而不顾。一些卿大夫虽然拥有了国君十分之一的财利,也会试图杀害国君,并夺取国君所拥有的一切。 2.第2则选文中宋 和孟子在劝说秦王、楚王的观点上有什么不同?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提示:秦楚交兵,宋 打算晓之以利,劝阻战争;而孟子认为

5、应该晓之以义,阻止战争。孟子认为,晓之以利,就是鼓励人们逐利,而人们都怀着逐利的心态相交往,最终会导致家破国亡。而晓之以义,则会鼓励人们心怀仁义,如果人人都心怀仁义,那么统治者就会成就王业,天下太平。,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3.阅读选文,你认为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试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1)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并不是要梁惠王不考虑利,实际上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2)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相

6、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4.本课三则选文在说理时都运用了对比论证,请做具体说明。 提示:本课3则选文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论述明快有力。第1则“孟子见梁惠王”提出观点“亦有仁义而已矣”后,先说利字当头的坏处,然后再说推行仁义的好处;第2则“宋 将之楚”先说以利说秦、楚之王的坏处,再说以义说秦、楚之王的好处;第3则选文将“孳孳为善”和“孳孳为利”对比阐述。这样正反对比,使主旨更加鲜明,论述更加有力。,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