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2724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课标版 历史 第3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教材研读,题组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1918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面 临极为严峻的形势。为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打败国内外敌人,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农业上实行 余粮收集 制;工业上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上实行普遍义务劳 动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战争的 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弊病与错误,如强行征 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2、破坏了 工农联盟 。,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农业上以 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 上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以租让方式让外国资本 家经营;商业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上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工 资制。 5. 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 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6.新经济政策就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题组二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的改革 1.斯大林模式实行优先发展 重工业 的方针,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 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把

3、分 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2.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 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 现了 工业化 。 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有: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 农业 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 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有: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 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 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4、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 倡种植玉米。 5.在工业方面,赫鲁晓夫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 管理权 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 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6.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但未从根本上突 破这一模式,改革最终失败。,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7.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有: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 大国营企业经营 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注 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8.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 经济 改革,但成效不大,随后转入政治改革。 其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

5、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9.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偏离科学 社会主义 轨道,最终导致苏联解 体。 10.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 () 11.二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 (),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题组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 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 D.推进

6、福利国家形成 答案 A 从题干中的“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等信息可知该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结合所学可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2.蒋经国曾在苏联求学,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 走到街上去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 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由此可见当时苏联实行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7、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农业集体化 答案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企业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不会 出现题干中“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的现象,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恢 复了私人小企业和商品贸易,符合题干“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 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其限制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故不会出现“商店有国家 与商人开办之别”,故C、D两项错误。,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3.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 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 “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

8、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要避免这样 的现象发生,最好的办法是 ( ) 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 B 材料反映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导致工人、农民偷偷买粮和卖粮,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城市和农村物质匮乏, 需要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与发展第三产业无关,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仍是加强国家干预,不利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

9、相似之处是 ( ) A.允许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D.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答案 D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而苏 联(俄)始终没有允许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无论是苏俄的新 经济政策还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 适应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D项正确;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没有涉 及允许外国资本参与本国经济活动的内容,故C项错误。,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题组二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的改革 5.“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 的独特实验。”

10、材料中的“独特实验”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C “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指的是西方1929年至1933年的 经济大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故A项错 误;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之后被逐渐取消,故B项错误;19291933年资本主 义经济大危机时期也正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期,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时间为1985年至1991年,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6.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 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

11、 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苏联实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苏联已实现国家工业化 C.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D.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答案 C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33年”“在三四年内”可知此时苏联正处于“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模式正在形成中,不存在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1936年,苏联才实现工业化,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苏联利用西方迫切需要向外输出资本、技术和寻找摆脱危机出路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及技术人员和资金,为工业化提供有利条件,故C项正确。,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7

12、.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 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 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 ( ) A.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 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 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 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答案 B 题中没有涉及农业问题及解决对策,故A项错误;解读题干材料 可知苏联的农业生产“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 预”,1958年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重领导 的局面,提高了自主性,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农业发展的程度和状况, 故C项错误;题

13、干没有体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8.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突破口,主要是针对 (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所取代 C.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后果 D.当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的农业形势 答案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综合体制因素,不是赫鲁晓夫改革选 择农业作为突破口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 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所取代,说的是计划经济模式,仍属于斯大林模 式的弊端,故B项错误;“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后果”是从政 治上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C项错误;农业

14、发展是苏联经济的老大难问 题,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农业形势非常严峻,所以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 为突破口,D项正确。,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一、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历史作用 1.特点 (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 丰富和发展。 2.历史作用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巩固 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重难突破,重难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2)探索了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向社

15、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命题视角 新经济政策在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 (1)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牢记这一知识点,特别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比而显现出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典范,与罗斯福新政同属现代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启示,因此高考中往往把它与罗斯福新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对比考查。,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新经济政策的“新”和“变” (1)调整了生

16、产关系,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2)分配形式发生变化,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 (3)梳理了一条“小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样的发展思 路。 (4)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教材研读 重难突破,典例1 (2014课标,34,4分)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 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 联在工业化初期 (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命题立意 本题以苏联钾矿矿井由德国公司负责建设作为切入点,考查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 准确把握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由德国公司负责” 与新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