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2715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孙权劝学》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了解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 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习重点,朗读欣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2、,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

3、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

4、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尤其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读来让人感动又不失人主身份,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方法: 1、以读促析,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2、分析说话时所用的词语和选取的句式,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感知人物形象。 4、通过评价感知人物形象。,初,权谓吕蒙曰(谓曰:对说):“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思考讨

5、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孙权,蒙辞(推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理由推辞(不学)。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 !但(只不过)当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与相比如何)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指从师学习)。,(译文)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读一些书籍,了解

6、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从此开始读书。,讨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反问句,“邪”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联系句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

7、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呀!”,(4)思考: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思考(5)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讨论(6)“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8、,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鲁肃是个忠厚长兄,这句话流露出他重视学问、善于欣赏他人、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思考讨论(7)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怎么发现情况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ng重新)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9、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 相当于“啊”,表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如在眼前。,思考讨论(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9)思考: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10)“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为何要写?,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

10、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的另一个角度的理解: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的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11)为何不写吕蒙勤学的过程?,12、吕蒙的三次态度的作用:,(1)让文气有起伏; (2)丰满了人物形象; (3)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 (4)比衬出其他的人物形象,“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

11、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李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成语学习与运用:,“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孙权 吕蒙 鲁肃 (善) (听) (证) 劝,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写作特点 文章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

12、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 芬奇,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司马光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司马 光因反对王安石 变法,退居西京 洛阳。历任闲职,专志修史。历时 十九年完成了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