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1023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高三期末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 B. C. D. 2. 有关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B. 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C. 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变D. 地一年中无太阳直射【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

2、1题详解】纬度越高,年内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根据图中各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的起伏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故选A【2题详解】地一年中昼长最长为24时,最短为0,有极昼极夜现象;地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比地小。地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也有变化;地最短昼长只有6时,纬度高于400(最短昼长9时9分),一年中无太阳直射;故选D。【点睛】日出和日落的方位和时间与当地当时的昼夜长短有关:1.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2.昼短夜长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南(北半

3、球)、东偏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南(北半球)、西偏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后,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前。3.赤道:全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读图,回答问题。3. 下列地理现象的原理与我国季风的成因有关的是( )A. B. C. D. 4.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原理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较小B. 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降温C. 图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成因D. 图所示原理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重要原因【答案】3.

4、C 4.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气候与水循环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一般。【3题详解】我国的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A为海陆循环,B为暖锋,C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会带来降水,D为地形雨,故选C。【4题详解】图示原理为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很大影响,A错。图所示天气系统为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B错。图反映了东亚夏季风的成因,C错。图所示原理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重要原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产生大量地形雨),D对。故选D。我国四种著名树木景观(甲:大漠胡杨;乙:海南椰树;丙:井冈翠竹;丁:兴安落叶松),完

5、成下列各题。5. 对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 B. 乙风力侵蚀,千沟万壑C.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丁雪域高原,冻土广布6. 从乙丙丁,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 )A. 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 B. 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C. 由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变化【答案】5. A 6.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5题详解】读图可知,大漠胡杨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A对。海南椰树生长地区降水量大,外力以流水为主,B错。井冈山地区为低山丘陵区,土壤为红壤

6、,酸性强,C错。兴安落叶松生长地区,纬度高,地形以上山地为主,D错。故选A。【6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从海南岛到井冈山到兴安岭地区,是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景观变化,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故选B。读某假想地图,图中阴影示意某种资源的分布。回答下列各题。7. 关于图示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赤道地区没有分布分布范围不固定主要分布在高纬和高山地区南极地区分布最广泛A. B. C. D. 8. 目前,从全世界角度来看,该资源( )A. 近年来分布面积越来越小B. 直接开发利用率较高C. 各国都非常充足D. 世界上人口大国均需要进口【答案】7. C 8.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7、资源的分布,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资源应为冰川,赤道地区的高山上有分布,错。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分布范围不固定,主要分布在高纬和高山地区,南极地区分布最为广泛,对。故选C。【8题详解】由于全球变暖,冰川分布范围,越来越小,A对。目前不宜大规模开发,B错。在部分低纬度国家,分布范围小,C错。现在对于冰川的利用规模比较小,D错。故选A。下图表示“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 ( )A. 科威特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 发达国家均出现人口负增长C. 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导致就业压力大D. 尼日

8、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属过渡模式10. 图示国家中( )A. 中国因消费水平高,环境承载力小B. 俄罗斯因人口密度最小,环境承载力最小C. 日本因地域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D. 人口合理容量大的国家人口密度均大【答案】9. D 10. C【解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9题详解】读图可知,尼日尔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A错误;发达国家不都是人口负增长,如美国,B错误;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是增长缓慢导致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C错误;尼日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过渡模式。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消

9、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不高,A错误;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B错误;地域开放程度越高,可利用的资源越多,故日本因地域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密度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C。2017年10月29日,第二十八届世界人口大会在南非举行,大会关注人口迁移问题。人口重心变动可反映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左图为“南非人口密度及人口重心变动图”,右图为“南非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南非人口稠密地区( )终年温和湿润 均为凉爽的高原 开发历史早 农业基础好A. B. C. D. 12. 依据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

10、心变动情况,推断南非的人口迁移( )A. 从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 B. 主要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C. 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 D. 主要受区域资源开发的影响【答案】11. B 12. D【解析】考查南非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南非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11题详解】南非地处热带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所以气温一般很高,A、B错误。读图可知,南非人口稠密地区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东南沿海地区,这里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故选B。【12题详解】读南非人口重心变动图可知,1996-2011年人口迁移总体趋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主要受区域内陆资源开发的影响。故选D。读我国西南地

11、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13. 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 为石漠化面积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生物多样性B. 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C. 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D. 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14. 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崎岖 B. 降水丰富C. 喀斯特地貌广布 D.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答案】13. A 14. D【解析】试题分析:【13题详解】图示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故石漠化面积不断上升,故判断为石漠化面积;而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故为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初期

12、资源的开发而是人口环境容量扩大,但当资源的大量开发导致环境恶化,则人口环境容量随之下降,故反映人口环境容量。【14题详解】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坡度大土层薄,人类不合理利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图示可知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通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形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维和区域开发的一般思维。本题还可以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等方法设计。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植被)和人为原因(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

13、动导致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 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 3 900 B. 3 300C. 2 900 D. 2 99016. 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A. E B. FC. M D. N17. 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在近郊、远郊建造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地价格 B. 地租支付能力C. 交通条件 D. 土地利用效益【答案】15. A 16. C 17. A【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判断,D点房价约600

14、0-7000,M点房价约小于5000-6000, E点房价约5000-6000,N点房价约3000-4000,D与N房价差值取值范围是2000-4000。【16题详解】图示区是我国华北某城市,这里是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E、N都位于季风对吹方向,空气受污染较多,不清新,从图中河流流向看,F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多,水污染较多,环境质量差,M避开了季风对吹方向,空气污染少,空气清新,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水污染少,环境优美。【17题详解】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是因为远郊土地价格低,是经济因素造成的。考点:影响地租的因素西班牙东南部M地区(左图)是西班牙土地最贫瘠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改造土壤(右图)、建造大面积日光温室等措施发展农业,使其成为欧洲其他地方蔬菜和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有欧洲“菜篮子”之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8. 关于M地农业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层沙土可增大气温日较差,提高农作物品质B. 细颗粒黏土通气透水性好,利于作物根系发育C. 冬季日光温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