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1001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正定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1.孔子善学历史,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近则夏商周三代,远至大同之世,无所不学,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既是他思考历史的凭借,又是孔门讲学的教材,后成为儒家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B. 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C. 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D. 儒家经典为阐发孔子史观而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故在此基础上孔子整理了“六经”,儒学是以“六经”为基本文献,说明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B项正确。材料强调孔子“述而不作”,没有涉及

2、是否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故推断不出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没有体现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C。材料中的儒家经典是孔子整理,其思想并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其内容大多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2.史载,汉代把全国人口(包括佣工、商人)都编入户籍,叫做“编户齐民”。户籍不仅登记人口数量、性别、相貌,而且登记农户田产的亩数、方位、土质。据材料可知,汉代的“编户齐民”A. 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保证国家掌握人力物力资源C. 有效地防止了地主兼并土地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迁流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汉代把全国人口(包括佣工、商人)

3、都编入户籍”、“户籍不仅登记人口数量、性别、相貌,而且登记农户田产的亩数、方位、土质”,分析、认知,题中汉代“编户齐民”无疑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服务于加强中央集权,B符合题意,正确;个体小农经济在汉代以前早就形成了,排除A;C提及的是土地兼并,与题中信息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D明显与题意背离,题中汉代“编户齐民”实际上不利于社会阶层的变迁流动,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对“编户齐民”的含义进行理解和掌握,由材料可以得出其实行编户齐民的一个目的便是,对人民进行登记造册便于管理和征收赋税等,以此作答即可。3.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即世家大族

4、的成员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往京畿地区,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 国家统一和实行科举制B. 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 关中经济的开发和发展D. 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唐一代士族大规模的迁徙有三次:第一次在隋唐之际;第二次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三次则在唐末及五代战乱中。迁移的原因分别为科举仕进、战争及贬谪,结合选项可知,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属于第一次士族迁徙,这和科举制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不符合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后期,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军镇,设立节度使,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选项错误。关中经济的开

5、发和发展与士族中央化无关,C选项排除。科举制打破了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的局面,D选项排除。【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文化繁荣;对欧美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生死”这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综合上述记载,能够形成的推论是A.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死于南京B. 建文帝流落至云南隐匿为僧C. 郑和航海探明了建文帝下落D.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成祖实录、明史胡灐传和明神宗实录可知,三者共同反映的信息是建文帝下落不明,D选项

6、符合题意。明史胡灐传反映的是建文帝出逃海外,A选项排除。明成祖实录反映的是建文帝自焚,B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航海并未探明了建文帝下落,C选项错误。5.北京条约签订后,曾国藩说:“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清朝官员这种想法的影响下A. 列强在经济上大举入侵中国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C. “实业救国”思想发展起来D. 开始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在“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

7、利”想法之下,清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排除;“实业救国”思想是在19世纪末出现并发展起来的,排除C。6.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五大臣回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宪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其目的是稳定政治秩序B. 其本质上是历史的倒退C. 实际上是加强君主专制D. 企图借此与革命党妥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06年

8、,五大臣回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可知,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是为稳定政治秩序,A选项符合题意。预备立宪相对君主专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B选项错误。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预备立宪并非加强君主专制,C选项排除。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清政府地方实力派官员的妥协,D选项错误。【点睛】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预备立宪的工作相当艰巨,非一朝一夕,清末的“预备立宪”,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

9、是官制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7.全面抗战爆发后,经过15个月的战争,日军虽然取得攻城掠地之胜,但其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泡影。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了近百万兵力,伤亡数十万人,却陷入一种骑虎难下的窘境。面对这种状况,日本侵略者A. 进一步扩大战争迫使国民政府屈服B. 被迫停止在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C. 把主要的兵力转向对沦陷区的掠夺D. 以大部分兵力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了近百万兵力,伤亡数十万人,却陷入一种骑虎难下的窘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无力在发动大规模的对华战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选项符合题意。进

10、一步扩大战争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不符合史实,相持阶段中,日本对国民党的政策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A选项排除。日本把主要的兵力转向对沦陷区的掠夺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相持阶段期间,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将大量精锐部队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和美军作战,因此日本以大部分兵力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点睛】1938年8月的武汉会战,日军投入30万人,国民政府投入110万,会战与1938年10月结束,日军伤亡8万人,因病减员8万余人,失去了战略进攻的能力,抗日战争就此进入相持阶段。8.1953年,一位中央领导人说:“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

11、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这一认识A. 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C. 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D. 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的同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当时中国发展工业需要农业的支持,实现农业合作化可以更好的为工业作出贡献,符合当时中国国情,C选项符合题意。这一论断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左倾主要体现在照搬他国经验,不顾中国国情,思想激进、冒险,材料科学的论述了农业合作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未体现左倾,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的同步发展的关系,D选项错误。9.在雅典城邦

12、的早期阶段,世袭君主“巴赛勒斯”未能保持住自己的权力。继而兴起的贵族寡头势力也不能长久的把持城邦的大权。下列各项,与雅典城邦的这种政治趋势有关的是A. 公民自备武装的重装步兵决定城邦的安危B. 组成城邦的四个血缘部落政治上举足轻重C. 贸易的发达使工商业者成为城邦中坚力量D. 民主政治的深厚传统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从君主制到贵族寡头制,并且贵族寡头势力也不能长久的把持城邦大权,说明雅典政治趋向民主化,结合选项可知,公民自备武装的重装步兵决定城邦的安危,体现的是雅典公民地位显著上升,这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起到重大作用,A选项符合题意。四个血缘部落是在梭伦改革时期出现的,与贵

13、族寡头把握城邦大权时间不符,B选项排除。贸易的发达使工商业者成为城邦中坚力量说法错误,城邦的中间力量是雅典公民,工商业者不一定是公民,C选项排除。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10.下表是西方关于幸福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A. 各行各业已摆脱教会束缚B. 文艺复兴时期幸福感较强C. 追求幸福败坏了社会风气D. 人文精神逐渐的发展起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瓦拉、洛伦佐、拉伯雷的言论可知,体现的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D选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并未使各行各业摆脱教会束缚,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对人性的肯定,不能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幸福感较强,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

14、现追求幸福败坏了社会风气,C选项错误。【点睛】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11.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 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B. 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C. 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D. 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33年和“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

15、币政策”可知,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主张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借此转移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进行本国货币贬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C选项符合题意。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稳定,A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扩展说法错误,B选项排除。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选项错误。12.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1991年所做的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说,世界所展示的机遇,使美国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这一设想的实施A. 造成了冷战政策和美苏的对抗B. 推动了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C. 加剧了区域性和小规模的冲突D. 激化了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8月,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向国会提交了这一年度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看出此时美苏冷战格局即将结束。再根据美国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可以看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说法不利于世界和平,容易加剧区域性和小规模冲突,C符合史实和题意;冷战政策和美苏的对抗在二战后初期就形成了,排除A;B提及的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题中并没有提及发展中国家,故无法得出D的结论,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