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0993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五校联考第三次月考考卷历史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在给袁世凯的电报中说道:“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之渴望。”这里的“渴望”是指A. 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清皇帝宣布退位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清朝皇帝并没有退位,因此,材料“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之渴望”是指孙中山把逼皇帝退位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故C项正确;

2、A项是1912年3月,在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排除;B项是1912年1月1日成立,排除;D项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排除。2.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A.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B. 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 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D. 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答案】C【解析】19世纪末欧洲国家已经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水平高,确立了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从材料反映的“大人”“先生”“老爷”和“恩主”的称呼来看,说明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3、;B项说法片面,欧洲国家并非仅靠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3.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B. 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 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孟子、董仲舒和黄宗羲都是儒学思想家,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在对君主专制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所以A项不准确;董仲舒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早期,不是社会转型时期,B项错误;孟子虽然提出“民贵君轻”,但并未否

4、定君主专制,C项错误。故选D。考点:儒学的变迁。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4.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A. 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B. 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C. 苏联模式对西

5、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D. 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说法绝对,故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美苏冷战对经济发展的信息,故项错误;“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说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作用,故项正确;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并不能说社会意识形态淡化,故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影响5.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般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A. 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 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 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6、D. 对人权应用的创新【答案】C【解析】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是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对自然的探索,排除A;智者学派把古希腊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体现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故选C;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体现了对道德观念的重视,排除B;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的理想蓝图,体现了对人权应用的创新,故选D。6.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A. 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B. 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C. 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D. 有利于巩固封建

7、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金宝庐舍,转瞬灰烬”、“ 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可知,商人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把赚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点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确保赋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但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和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是A. 习惯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法律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是指包含理性、证据

8、、自由等法律观念,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故A项排除;根据法律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故BC项排除。8. “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人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 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 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1978 年学子“跨入大学校门”的时代背景是:文革后,邓小平复出,于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A、C、D 三项

9、时间上都与题干不符。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 年底召开的,故A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211 工程”出现在20 世纪末,故C、D 两项错误。1977 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青年人提供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所以出现了题干所述情景,故B 正确。考点:新中国的教育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的地位,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与此相关的教育方面的其它阶段的史实也需要掌握: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9.“学生、平民和城市

10、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 国民革命的兴起B. 土地革命的开展C. 抗日战争的胜利D. 战略反攻的开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心理统一”和“认同感”加强了中国各个阶层的团结,共同致力于抗日战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故选C。材料说的是抗日战争,AB项错误。战略反攻发生在解放战争的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考点:抗日战争点评: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沿海的内迁,也加强了各个地区阶层的相互的了解,促进了抗战的胜利。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抗日战

11、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10.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史实不符。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无关。说法与史实不符。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样的土地政策产生了题中所阐释的现象。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

12、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土地兼并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 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各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先进的土地政策最终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引发的一场悲剧。11.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

13、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A.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 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 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 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通过官职的变化反映唐宋政府对市场管理模式的变化,“唐代在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是政府用官员对市场直管模式;“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是以税代管模式,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故选A。B、C、D选项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

14、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市的形成与发展12.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

15、封赏贵族的称谓,而不涉及神权色彩,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13. 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A.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B.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A项是讲一个人的贫富不是靠别人剥夺或赠与的,是自己经营的结果,不能反映社会经济状况,排除;B项中的“知礼节”“知荣辱”是根据当时“仓廪实”和“衣食足”的产物,该项符合题意;C项是指义利观,D项是指商业的利益观,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4. 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