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0228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考点26 “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依纲排查,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有哪些去向?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 (3)如何进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作用有哪些?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

2、稳定性存在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及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保护措施是什么? (2)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核心提炼 夯实基础 突破要点,题组突破 剖析题型 提炼方法,栏目索引,考点整合 体系重建,核心提炼,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物质循环,(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 (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

3、的关键环节。,2.把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3”个常考点,(1)起点:生产者。 (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传递效率: 。,10%20%,3.明确生态系统的“3”大功能,(1) 生态系统的动力。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4.记牢信息传递的“3”大功能,(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保持生物种群的 。 (3)调节生物的 。,繁衍,种间关系,能量流动,1.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3C)(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4、2013四川,6B)(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012安徽,30(3)改编)(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相关判断,题组突破,(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 ) (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2014江苏,10C)( ) (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2014江苏,10A)( ),(8)无

5、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14江苏,10D)( ) (9)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 ) (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2011海南,21B)( ) (1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江苏,9D)( ) (12)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09福建,2B)( ),(1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2013海南,29改编)( ) (1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

6、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24B)( ) (15)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 ),(16)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北京,5D)( ) (17)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 ) (18)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2C)( ),(19)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5

7、C)( ) (20)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09福建,2D)( ) (21)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2015江苏,9C)( ),易错警示,(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以“营养级”为单位,传递效率约为10%20%。 (2)能量利用率 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2.(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8、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解析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题组二 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结构的确定,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误。 答案 D,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 丙增多 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

9、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解析 根据种群数量曲线可知,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所以甲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而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食物来源(乙)减少,天敌(丙)数量增多造成的。 群落的空间结构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某一种群数量无关。 答案 D,4.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

10、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 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 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B错误; 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 答案 A,技法提炼,(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

11、活,如蚯蚓。,“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题组三 聚焦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5.(2015福建,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 该食物网中最长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为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之比,(3 7804 200)/31 920100%25%,B正确;,太阳鱼同化量(1

12、483)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太阳鱼的有机物中。太阳鱼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则被鲈鱼摄入,故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小于1 4831261 357,C错误;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缺少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答案 B,6.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 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 D.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 解析 由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代表

13、呼吸作用。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1.能量流动常用公式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2.物质循环中4种成分的判断技巧(如图),技法提炼,(1)看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 产者”。 (2)确定生产者: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如D。 (3)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3个“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C。 (4)最后根据 ,确定A

14、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角度1 能量传递效率与食物链选择的计算,题组四 突破难点,玩转能量流动的计算,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解析 求生产者的最少消耗量,应以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求得至少消耗A约25 kg。 答案 C,(1)低营养级“最少”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需选择最短食物链和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 (2)低营养级“最多”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少”增重多少:需选择最长食物链和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技法提炼,

15、确定食物网中的“最多”和“最少”问题,角度2 能量的分配比例的计算,8.右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 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 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 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900克 B.500克 C.200克 D.600克,解析 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 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 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 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 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 答案 A,9.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_。,解析 据题意,与丁食物来源相关的食物链有三条:戊庚丁,戊甲丁,戊己甲丁。丁以甲和庚为食,则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各需甲、庚10 kg 10%250 kg。甲要增长50 kg需摄食己和戊共50 kg 10%500 kg,则己、戊各250 kg,己要增长250 kg则需摄食戊250 kg10%2 500 kg,庚要增长50 kg则需戊50 kg10%500 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