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0190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阅读之《孟子》的智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的智慧,孟子的智慧,一、孟子其人其书 二、孟子的哲学智慧 三、孟子的政治智慧 四、孟子的权变智慧,一、孟子其人与孟子其书,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生于约西元前372年,卒于约前289年。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后家道衰落,迁到邹国。据传说孟子幼年丧父,在母亲的养育下成长。“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等都相当有名,成为千古美谈。孟子自述自己是“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史记记载: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孟子一生追求,“乃所愿,则学孔子”。(公孙丑上),孟子学成之后,来到邹国,开始教授 学生生活,公孙丑、万章等前来求学。约四十多岁,仿孔子,开始周游列

2、国,推行他的“仁政”、“王道”理想。先后游历齐、宋、薛、鲁、滕、梁等国。“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其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为商鞅,楚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不合。”齐国与梁国是大国,向齐宣王、梁惠王等推行他的治国主张,但未被采纳。晚年,孟子回到家乡,“退而与公孙丑、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孟子其人与孟子其书,王安石:孟子诗: 沉魂浮魄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廖。,一、孟子其人与其书,元文宗至顺元年即西元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邹国亚圣公。,(二)

3、孟子其书,1、孟子的作者问题: 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有人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相与记孟子之言。司马迁、赵歧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史记 孟荀列传:“孟轲所与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歧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蒋伯潜等人认为,孟子一书,全称孟子,孟子的学生 称某某子,如乐正子,公都子等等,可见非孟子自著,乃是其学生记录孟子言行整理而成,仿论语之作。,一、孟子其书,2、孟子的篇目 孟子一书古代有两个传本,一个是十一篇,一个传本七本。十一篇的孟子除现存的孟子七篇之外,还有外书四篇,东汉赵歧作孟子章句,认为外四篇与孟子一书主旨不合,是后人仿孟子假

4、托作品,不采,故而不传。 我们今天的看到孟子共七篇,凡十四卷。七篇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分上、下卷,故共十四卷。,一、孟子其书,3、孟子由子而传,由传而经 孟子本为子书,两汉时,孟子仿论语之作,地位渐高。孟子已在论语之次,经子之间,传记之列。 五代时,蜀主孟昶(音厂)命毋昭裔楷书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十一经刻石,是孟子入经之始。南宋朱子定孟子入四书,明清之际,以四书取士,孟子成为官方教科书。,(二)、孟子其书,4、孟子一书的主旨: 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

5、,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杨龟山),(二)孟子其书,5、后人评孟子:赵歧评孟子 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隆治平,颂清庙,卿大夫蹈之,则可以遵君父,立忠信;守士历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孟子题辞) 韩愈:道统说,孟子传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之以传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以是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三)、学习孟子的意义,1、人性本善:回归人性,体悟人之所以为人的真义 2、居仁由义:体认民族的精神

6、家园,重塑民族精神 3、养浩然之气:作豪杰之士。 3、提高文学修养,增长见闻。孟子一书的成语非常多,对汉语言发展影响甚大。不远千里,吊民伐罪、出尔反尔、左右逢源、缘木求鱼、曾经沧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流合污、闻过则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民同乐,动心忍 性,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自暴自弃、举一废百、知人论世、一曝十寒、水深火热、以德服人、五十步笑百步、王顾左右而言他、民贵君轻、仁者无敌、揠苗助长等等,孟子贡献给后人的成语几十个。,二、孟子的哲学智慧,1、孟子主旨。“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滕文公上)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理论依据、出发点。尧舜代表了圣王当政的时代,是孟子的理想。 不了解性善

7、论就不了解孟子。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中庸天命之谓性。皆性善之来源 2、孟子的三辨:人禽之辨、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哲学智慧,3、孟子时代的人性论之争,告子上,称引公都子 公都子曰:A“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B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C: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D: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哲学智慧,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

8、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告子),哲学智慧,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之争 驳性犹杞柳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孟子曰:“人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棬也?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性而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告子上,哲学智慧,驳性犹湍水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

9、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哲学智慧,驳生之谓性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犹白之谓白与?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哲学智慧,性善之说明与论证:性有四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

10、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哲学智慧,性善论证之二:即心之所同然,圣人与我同类 口之于味,有同嗜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嗜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嗜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告子上,二、哲学智慧,性

11、善论据之三:人禽之辨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离娄下,二、哲学智慧,E:性善论据之五:乍见孺子将入井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公孙丑上,哲学智慧,性善根据之六:良知良能与赤子之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

12、达之天下也。” (尽心上15)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离娄下12),哲学智慧,恶之来源之一:自暴自弃乃至自贼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离娄上10) 有四端而自谓不能就是自贼,谓其君不能是贼其君的人。,哲学智慧,恶的来源:大小失养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

13、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注狼藉,糊涂虫)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告子上14),哲学智慧,外在环境与恶的来源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14、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为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是岂人之情也哉? 告子上,二、哲学智慧,外在环境与恶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跷,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告子上,二、孟子的政治智慧,1:仁政说 A:仁政是什么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告子上,政治智慧,B、仁政就是王道,王道即以德

15、服人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公孙丑上,2、制民之产是仁政的基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

16、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上,3、有恒产而后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梁惠王上,4、仁者无敌,“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梁惠王上,4: 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