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9802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上).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倾流实验,底部蜡烛先熄灭,上部蜡烛后熄灭.,CO2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讨论,1.根据以上性质,说一说的CO2用途.,答:可用于灭火.,2.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证明同体积的CO2比空气重?,答:充二氧化碳气球向下降.,3.实验室中,还有什么证明同体积的CO2比空气重?,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溶解性实验,塑料瓶变瘪了.,CO2能溶于水。,讨论,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 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 “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因此

2、可以作制冷剂。可用于人 工降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大,能溶,升华吸热,用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反应实验,现象,变红色,无 变化,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水不能令紫色石蕊变色,无 变化,CO2不能令紫色石蕊变色,变红色,加热后变回紫色.,CO2与H2O反应生成酸令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讨论,不稳定,CO2检验,讨论:,答:通入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反应方程式:,小结二氧化碳化

3、学性质,CO2燃烧,也燃烧, CO2与水反应生成,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化学方程式是,不能,不支持,白色浑浊,碳酸 H2CO3,化学方程式,练习,D,带一盏点燃的油灯或火柴等。,(3)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的蜡烛先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和 _的性质。,低处,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4、 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大,产生“温室 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为了减少 CO2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B、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C、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等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

4、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B、C,5、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止病虫害 B、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CO2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D、施用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一、CO的物理性质,无色,无色,气态,气态,无味,无味,1.997克/升 ( 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1体积CO2 ),1.250克/升 ( 比空气稍小),难溶于水(1体积水 溶解约0.02体积CO ),CO与CO2的 物理性质 比较表,思考:,1、有人

5、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 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1、现有下列四种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试回答: (1)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 (3)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 集的是_ (4)即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 集的是_,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氢气,课堂练习一,二、CO的化学性质,写出CO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 + O2 = CO2,点燃,1、CO 有可燃性,2,

6、2,燃烧现象,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的石灰水变浑浊,CO可燃性试验,2、一氧化碳有毒性,向试管中的血液通入CO气体,不久血液的颜色由 深红色 变成 鲜红色,CO毒性试验,易跟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讨论,1、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3、CO具有还原性,CO +CuO = Cu + CO2,CO还原性试验,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CO气体?为什么?,答:应 先 熄灭酒精灯,等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 入CO气体。,这是因为 : 如果先停止通入氢气,灼热的铜就会和玻璃管中的氧气

7、反应,重新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思考,你能不能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能源。,思考,动动手,请你写出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CO+,Fe2O3 =,Fe +,CO2,3,2,3,冶金工业上常用此方法来炼铁,高温,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 1.25 g/L(空气的密度1.29g/L),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1、可燃性,2、还原性,三、有毒性,易跟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四、CO的污染,O2(点燃),( 高温)C,小结,课堂练习二,2、氢气和一氧化碳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它们都是 _颜色,_气

8、味的气体,_溶于水。相 似的化学性质是都有_性和_性。工业 上常用它们冶炼金属,主要是利用它们的_性, 还常用作气体燃料,是利用它们的_性。,没有,没有,难,可燃,还原,可燃,还原,1、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 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D,4、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化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为科学的是( ) A、用液态氢作燃料发射火箭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 D、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3、将一束红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燃烧一会儿, 然后趁热迅速插入充满CO气体的集气瓶内,整个过程中看到铜丝

9、的颜色变化情况是:红色变为_色 ,黑色变为_色。,黑,红,C,5、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碳氢 化合物,CO,CO2,和氮的氧化物(如NO)等物质,因而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1)尾气中的_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治理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CO + 2NO = N2 + 2CO2,催化剂,CO,6、CO和CO2相同的是 ( ) A、物理性质相同 B、化学性质相同 C、组成元素相同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10、C,1,2,3,4,1,2,3,7、你能说出几种鉴别CO和CO2气体的方法?,4,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观察火 焰是否熄灭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是否有红色的铜生成。,分别通入石蕊 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 浑浊,1,2,3,4,8.CO与H2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 A 溶解性 B 可燃性 C 还原性 D 毒性 9.鉴别H2与CO应选择的合理方法是( ) A 闻气味试验毒性 B 点燃看火焰的颜色 C 检验燃烧的产物 D 看能否还原灼热的CuO 10.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的混合气体,下列有关水煤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燃烧 B 具有还原性 C 它有毒 D 有特殊的气味 11.下列气体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的是( ) A、CO2 B、N2 C、 CO D、 O2,D,C,D,C,怎样除去CO中的CO2,怎样除去CO2 中的CO,二、除杂质,本课时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