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716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第1讲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二战后 资本主义新变化,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依然存在。 (2)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2.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3.表现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4.特点 波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大。 5.影响 (1)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制度面

2、临严峻考验。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采取 贸易保护 政策,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世界局势更加紧张。 6.对策 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 自由放任 ”政策,导致危机不断恶化。,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于1932年当选总统。 2.措施,3.评价 (1)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2)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3)新政是美国经

3、济制度的一次重大调整,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也就不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成功实践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 经济理论的盛行。 2.表现 从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 国家干预 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3.调整 到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于是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混合经

4、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历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3.特点 社会福利资金由个人、单位和国家共同承担,并且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福利包括医疗保健服务、教育、养老、住房、失业保险等,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5.评价 对社会稳定和

5、 扩大消费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同时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就业人数 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3.影响 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 资源配置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四)“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 一种以 知识经济 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原因 二战后,

6、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3.内容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4.影响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角度1:罗斯福新政的农业调整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 农业调整法:国会的政策在于 第6条 (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

7、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 第8节 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 (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概括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调整法的消极影响。 【答案】 目的:解决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内容: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对减耕减产者予以补贴;政府与农户订立买卖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减少产品过剩。消极

8、影响: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的方法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重新平衡,对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因而不可能真正消除经济危机。,考点二,考点一,角度2:人们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 下面是不同时期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问题】 仔细阅读两份目录,指出两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流评价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 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经济危机使人们对新政寄予希望;新政通过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缓解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经济发展;巩

9、固了美国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欧美各国带来示范和信心,对西方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21世纪初,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激起人们对新政的怀疑和否定情绪;以史为鉴,学者们希望从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新政的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多元史观的影响。,考点二,考点一,一、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 1.政治上: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社会中。 2.经济上:新政

10、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通过法律形式,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由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这种经济制度的变化影响深远。 3.社会保障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4.思想上:告别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时代,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 二、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历史条件:美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 2.国际条件: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3.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4.政

11、治基础: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比较健全,民主势力较强大。 5.思想基础:民主参政意识较强。,考点二,考点一,典例1 (2015新课标全国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职工养老金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同属于社会保障范围,故B项正确。A、D两项都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属于农业调整法的内容,均可排除。 【参考答案】 B,考点二,考点一,(2015广东广州二模)

12、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技术统治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摘自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摘自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13、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首次把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摘编自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考点二,考点一,(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的原因。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

14、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背景:国际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20世纪30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国内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原因: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共合作抗日;二战期间美苏成为反法西斯盟友;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 (3)消失原因: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包围政策;新中国奉行外交“一边倒”政策。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

15、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双百”方针恢复,中国史学界研究水平的提高。,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角度1:认识二战后的西方国有化浪潮 材料 从20世纪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看,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摘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问题】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浪潮的主要原因。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

16、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原因: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认识:不能把“国有化”“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它们只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各国都可以从国情出发,利用“国有化”或“私有化”发展民族经济;国有化与私有化各有优势与不足,两者可以相互依存,让单一的经济成分来一统天下是行不通的。,角度2: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下表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表。,考点二,考点一,材料二 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 摘自德皇威廉一世黄金诏书(1881年11月17日) 材料三 德国能提供如此丰厚的社会保险,和它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二战后,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德国社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经济增长乏力而出现的失业问题不断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府在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