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628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华威先生》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张天翼先生为我们创造的一个艺术典型人物华威先生,,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的领悟,理解华威先生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虚伪、庸俗、包而不办、欺骗民众、抢夺领导权、国民党忠 实的鹰犬、抗战运动的破坏分子。) 2.了解小说中“自相矛盾”、“夸张”等讽刺手法。 3.通过朗读课文,收集资料,制作自学卡片等步骤,从而使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份学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解疑的能力。 4.感受华威先生这类丑恶的人群是可笑的,令人憎恶的。,写作背景:,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

2、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揭露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词语:,转弯抹角 救亡 寒噤 救济 怠工 踌躇 颤抖,1.初读文本,快速整理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旨: 华威先生表面是一个_的抗日文化工作者,实际上是一个_的_。为什么?,2.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概述华威先生的行程,1242 华威先生参加难民救济会的会议。 4345 华威先生参加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 4664 华威先生出席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华威先生还参加了哪些会

3、议?或者有哪些行程?,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工余工作方案,要“我”去参加意见,替他修改。(D2) 三点钟还有个集会。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话来,硬叫我去汉口一趟。(D6) 工人救亡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D20) 伤病工作团也要去的。 ,华威先生的行程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忙!,华威先生参加“难民救济会”时发表了哪些高论?,第一点,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加紧工作。 第二点,工作人员要认清一个领导中心,在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文化抗敌总会就是这个领导中心!,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面? 他在难民救济会的态度是什么?,旁若无人,态度傲慢 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华威先生参加“文化抗敌总会的常

4、务理事会”时,其行为举止,言语神态与参加“难民救济会”时有何不同?,神情态度、对迟到的态度、 对座位的选择、想发表意见时的表现 发言时的态度,“工作繁忙”的华威先生为什么还要担任战时保婴会的委员?,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后,十分注重仪表和风度的华威先生有哪些失范?,再读文本,再次整理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旨: 华威先生表面是一个_的抗日文化工作者,实际上是一个_的_。为什么?,积极、忙碌,虚伪、做作、 装腔作势、 目中无人,伪君子、 文化官僚,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文化官僚。(精读小黑框),在113段搜索相关信息,仪表和风度上如何? 帽子、公文皮包、手杖、结婚戒指、雪茄烟 对人

5、和事的态度如何? 威弟、阿威、临别握手 工作的状态和态度如何? 包车快、最快!声明不怕吃苦 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学习重点,1.华威先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两极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作者的写作意图,“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揭露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 载中国语文1952年第10期),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的一篇讽刺性的小说。 小说把华威先生这样一个人物放在抗战这样国

6、难当头的环境中,对他身上体现的丑陋性,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讽刺发生的三个条件,1.生活中存在假丑恶现象。(大的社会环境) 2.作家得对它们表态,秉持公心而针砭。(张天翼是左翼作家之一) 3.这种针砭须以喜剧性方式表现出来。(学习重点2),学习目标,1.分析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 2.说明文章是通过表现手法取得极强的讽刺效果,又体现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3.探究华威先生的现实意义。,合作探究,1.回顾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的分析和领悟,找出讽刺效果极强的内容,指出此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讽刺手法,并试做分析。 (组内商议,发言人回答)。 提示1:讽刺方法对比、比喻、夸张、反语、自相矛

7、盾、反复等。 提示2:注意华威先生仪表风度、人事态度和工作状态的表现。,第一次会议:难民救济会 (旁若无人,态度傲慢,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第二次会议:通俗文艺研究会 (态度比第一个会议略谦和些) 第三次会议:文化界抗敌总会 (卑躬屈膝),这三次会议还有什么异同?,同:1、迟到早退; 2、说相似的两句话: 努力工作和一个领导中心,本小说主要表现手法:对比、矛盾、夸张、反复,1.仪表和风度上的优雅与失范的矛盾。 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哪怕是一点点威胁到他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都令他丑态毕露、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阻延,显示了他内在的虚弱。,本小说主要表现手法

8、:对比、矛盾、夸张、反复,2.日常工作快与慢的矛盾。 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虚伪无聊又毫无时间观念。 3.对不同人和事的态度之对比。 三个会议,三种态度,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虚伪、庸俗的嘴脸。,反复,4.运用反复的段落和语言。 三个会议,无一例外,迟到早退,中途打断。 关于意见,都是加紧工作,认清一个领导中心这两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见。 以上内容以类似的句子和段落反复出现。,2.这篇小说的情节设置上与一般小说有什么区别?,小说情节四要素: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漫画式的勾勒 1、与我的寒暄与诉苦; 2、包车飞速奔向会场; 3、出席难民救

9、济会; 4、出席通俗文艺研究会; 5、出席文化界抗敌总会; 6、对“战时保婴会”成员训斥; 7、因“日本问题座谈会”而发怒。,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1、假和空 在抗战这种严峻的环境中,华威先生整天忙碌,却不做任何实事。他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他更要“忙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不做实事,只尚空谈的作风,是有其久远的文化渊源的。,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2、有极强的权力欲 华威先生隐藏在假和空背后的实质,是强烈的权力欲。方方面面他都要插手,都要占主导地位。权力欲掩藏他生活和内心的空虚。他是靠权力来证明他生存的意义。没有他开会、讲话的权力,他的存在仿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10、,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3、虚伪 华威先生努力作出谦和、民主的样子,让别人叫他“威弟”“阿威”,但实际上却很霸道。开会时他“很客气地坐在一个角落,离主席的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但是他却“推举主席”,而且“拍几下手板”就霸道地决定了。他口上说自己忙得“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但实际上晚上经常喝得大醉而归。他装扮成对年轻人慈祥的长者,总是谆谆教诲,可是一旦不如他的意,就大骂“混蛋”。,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4、媚上欺下 华威先生对人的态度,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上无比谄媚。去参加文化界抗敌总会时,“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

11、三刻钟。”“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讲话时“腰板微微地一弯”,小心翼翼。在别处开会那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趾高气扬教训人的样子荡然无存。,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对下则蛮横无礼。开会时粗鲁地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边抽烟,一边讲话,然后“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他要别人去他家商量工作,旁边的年轻人忍不住插嘴,他“冷冷地瞅了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不理不睬;妇女界组织保婴会,他也要插手,无耻地威逼恐吓;年轻人没有去听他空洞无物的讲话,他“发脾气”,“吼”;日本问题座谈会没找他,他“跳起来”“瞪着眼

12、”大骂人家“混蛋”。,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5、投机钻营 华威先生每天像苍蝇一样,到处钻营。在官场左右逢源,和当地的“县长”“主任”打得火热,推杯换盏;又和汉口的王委员拉上关系,走上层路线;对于各种能出头露面的机会,也决不放过,到处“打听”“调查”,用各种手段硬挤进去,连妇女界的保婴会也不放过。,主题,像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痈疽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这种劣根性也时有所见。,写作特点,1、作者将华威先生虚伪、庸俗和无赖的嘴脸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揭露。 2、小说多处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华先生的虚伪、庸俗、无赖和卑劣。,总结,通过多种写作手法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深化了讽刺的主题。 塑造了一个忙而无功,只知抓权弄权的虚伪、虚弱、骄妄专制、粗鲁庸俗、趋炎附势的官僚形象。,3.这个“国民党文化官僚”放到当今的时代是否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样的人以前有没有,现在有没有,对此你怎么看?,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的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写他们的过失更见成效了。 莫里哀 (法国17世纪著名戏剧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