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417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梁代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共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它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云:“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

2、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诗歌首句提到“芙蓉”,这对全诗的意境营造有什么作用? 你对“采芙蓉遗所思”这种行为怎么理解?,芙蓉,常被用作高尚纯洁品德的象征,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提示】抓住意向 把握情感,“还顾望旧

3、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 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溢于言表却又不说破,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两句的“视点

4、”仍在江南,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7、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一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三是“悬想”。

5、,问题探究,1、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 (明确:思乡怀人之绪),拓展延伸,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 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

6、、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 涉江采芙蓉 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 庭中有奇树 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 涉江采芙蓉 的结句哀伤不止,而 庭中有奇树 则自我宽慰。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

7、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曹操,短歌行,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世界沧海横流,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土地兼并,宦官外戚交相干政、互相倾轧,政治极端黑暗腐败。羌族连年用兵,自然灾害不断袭击,“黄巾”率先发难,军阀豪强拥兵割据。群雄并起,中原逐鹿。,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即魏武帝。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作为文学典型的曹操,由于融进了罗贯中拥刘贬曹的政治倾向,成为一

8、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n)、徐干、阮瑀(y)、应玚

9、(yng)、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总结:,历史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作者 “忧”什么呢?

10、,忧,请你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举杯解“忧”,忧:人生苦短,探究“忧”的内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杜康借代酒),什么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引用。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

11、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鹿在呦呦的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去郊野食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鼓瑟吹笙地把他们欢迎。可见他是用“嘉宾”之礼热情地对待人才的。,诗人为什么用这些礼仪对待人才?,忧:贤才不来,小雅鹿鸣(节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才难得,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忧,越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您屈驾来问候我,久别重逢,欢饮畅谈,(我们)念念不忘旧恩情。,喜,深刻揭

12、示曹操求贤若渴,谁“越陌度阡”?谁和谁“契阔谈宴”?,(月比喻人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句是一句写景的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深层含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的志向是:天下归心,由此可见:诗人“忧”根源什么?,忧:功业未就,运用了什么修辞?,用典、类比,统一大业,“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难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广纳

13、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情感,英雄的慷慨悲歌,人生苦短,曹操何许人也?,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的军事领导形象,曹操的短歌行继承了诗经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使用比兴手法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2、巧用典故。,表达技巧,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1、比兴。,有人认为曹操的

14、短歌行体现了“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诗歌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世外桃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迷,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时代与陶渊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

15、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 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时代背景,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

16、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归园田居,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关于作品,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说说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感受意境,归园田居中描写的是农村生活的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为什么在作者笔下显得那么美?,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