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414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单元小结检测题课件 岳麓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2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点拨】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人民在赫鲁晓夫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在农业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C项,A、B、D的举措分别发生于

2、20世纪80年代、19281932年、1921年。,3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在政治上的改革不包括( ) A批判个人崇拜 B加强民主法制 C发动清洗运动 D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C,D,C,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点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高举改革大旗,在农业、工业、军事等方面实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改革并没有触及和改变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520世纪5060年代,东欧各国改

3、革的共同要求是( )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B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合作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D纠正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错误 6“二战”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中,改革较突出的是( ) A南斯拉夫 B匈牙利 C民主德国 D捷克斯洛伐克,【点拨】联系“二战”后东欧各国改革和经济发展表现分析作答。20世纪5060年代东欧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如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在这些国家改革中匈牙利在卡达尔领导下,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故选B项。,B,D,B,7(江苏盐城中考)下列表述中,符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历史特点的是( ) A摆脱殖民

4、统治,建立独立国家 B种族矛盾尖锐,地区冲突不断 C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局部改革 D发展经济,走向区域联合,【点拨】结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状况来分析判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这些国家纷纷开始改革,故选C项。,8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被苏联镇压 C彻底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9提出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卡达尔 D戈尔巴乔夫,C,A,D,10(广西来宾中考)从1989年下半年开

5、始,在短短的一年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欧洲结盟 D中东战乱 11(四川达州中考)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的政治变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中苏关系恶化 D改革成效不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点拨】本题考查东欧剧变的原因。C项不正确,中苏关系恶化与东欧剧变没有关系,况且中苏关系恶化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而东欧剧变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故选C项。,12(2015四川雅安中考)“1991年1

6、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斯拉夫分裂 B两德统一 C苏联解体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B,C,C,13苏联的缔造者及苏联解体时的领导人是( ),A B C D 14苏联解体表明( ) A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苏联模式”的失败 D列宁主义的失败,C,C,15(2015山东泰安中考改编)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办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成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

7、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819”事件东欧剧变的序幕,【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认知能力。D项错误,因为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发生剧变,即东欧剧变时间早于苏联解体,“819”事件是苏联解体前一次军事政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56年底,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结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结合起来,开始实行改革。在政治上,大力推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加强法制建设。在经济上,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扩大企业民主,加强企业的

8、民主管理;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D,材料二:19681973年,匈牙利国民收入年均递增6%,人民消费水平以5%6%的速度提高,外贸平衡略有盈余,经济领域都呈现一定活跃状态。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改革因遇到一系列困难,改革出现低潮。 材料三: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在杜布切克的领导下开始全面改革: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经济上扩大企业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改革受到群众的欢迎,被称为“布拉格之春”。但是捷共的改革遭到了苏联的反对,后来苏联竟纠合其他国家公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干涉其改革。“布拉格之春”因遭到“莫斯科寒流”的

9、侵袭而中断。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匈牙利在经济、政治上改革的举措。(2分),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扩大企业民主权利;政治上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或把马克思主义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结合起来,开始实行改革)。,(2)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改革后的匈牙利出现了怎样的境况?(2分),人民消费水平提高,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后来改革出现了困境。,(3)材料三中“莫斯科寒流”指的是什么?(2分),“莫斯科寒流”指的是苏联竟纠合其他国家公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干涉其改革。,(4)简析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失败的原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10、;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苏联的干涉等。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之路;要尊重客观规律;要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等。,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举行民意测验: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之一卡尔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材料二: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取得一定成效。,材料三:,(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哪一年?其标志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事件?(3分),1848年。共

11、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运动。,(2)材料二中20世纪中叶苏联改革的首倡者是谁?如何评价他所领导的改革?(4分),赫鲁晓夫。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材料三反映了_(国家)重新统一。该国的分裂是源于_(会议)上的决定。(2分)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请指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至少答出3点)(6分),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过渡。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出现失误;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受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德国,雅尔塔

12、会议,182014年初,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引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新冷战”。探究俄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阻后转向政治改革,1988年6月提出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进行所谓的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材料三:1991年12月2

13、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1)材料一是对苏俄哪次改革的评价?这次改革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有何突破?(4分),新经济政策。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恢复和发展商品生产(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2)俄国是通过哪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其苏联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体制”上“根本性变革”的表现是什么?(6分),十月革命。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思想上奉行多元化,取消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3)材料三反

14、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出现这一事件的根源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苏联解体。改革没有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苏联解体结束了战后美苏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19合作探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俄国历史时,以分组的形式,组织了一场辩论会,题目是改革与革命。(14分),导言:俄国近现代以来,曾经历过三次历史剧变,第一次是1861年改革,第二次是十月革命,第三次是苏联解体。 过程:关于1861年改革,辩论的主要观点是:,(1)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看,上述两组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你觉得应如何全面地评价这次改革?(3分),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

15、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关于十月革命,辩论的主要观点是:,(2)上述甲组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说明乙组同学观点的正确性。(3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开拓者: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等。,关于苏联解体,辩论的主要观点是:,(3)你同意上述哪组同学的观点?请你结合中国的史实说明你的认识。(3分),甲组。苏联解体只是证明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取得巨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4)伴随着俄国三次历史剧变,国家名称也先后发生变更,请你写出演变的国家名称。(3分),沙俄(俄国)苏联(苏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