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005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最新考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 识 整 合,考点一 地球与地球仪,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椭球体,2地球仪 (1)经线与纬线,南北,东西,【点拨】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2)经度与纬度,某地经线,本初子午线,东经,越大,西经,越大,赤道,90,北极星,南半球,(3)经纬网 概念:在地球仪上, 和 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

2、 等 方面有重要作用。,经线,纬线,量算距离,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1定“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点经纬网图两种。其中,极点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如下:确定南北纬(见图中a、b、c);确定东西经(见图中d、e)。,深 度 思 考,4定“范围” 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少,表示的范围就越小。如下图中,四个阴影地域中实地

3、面积最大的是。,5寻“最短航线”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两极点,方向分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A到E。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 后再向北,如B到D。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 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如A到C。,(2)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 a同在北纬 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方向。,b同在南纬 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北方向。,6定“球面上的对称点”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

4、)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南北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 (40S,160E)。,1(2014北京文综,4)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题。,高 考 探 究,气旋 ( ) A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气旋与世界海陆分布。读图可知,影响地区位于西经度范围,而南亚位于东经度地区,A项错误;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

5、移动方向为逆时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项错误;生成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太平洋热带洋面,D项正确。 答案 D,2(2011海南地理,3)读图,完成下题。,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解析 首先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然后据经纬网确定山脉的走向。 答案 B,3(2010北京文综,3)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 A3 B5 C8 D10 解析 该图为中国省级行政中心经纬网图。由图判断,位于最南方的城市为海口,其纬度为20N,北京为40N,可推知纬线间

6、距为5。 答案 B,1.以经纬网图为载体,考查某地的位置、范围或 对称点、航线等 2.以经纬网图为载体结合文字材料,考查某区域两点间的方向、距离或位置等 3.以经纬网或变形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知 识 整 合,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考点二 地球自转的特征,2周期,3速度,南北两极点,赤道,两极,深 度 思 考,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

7、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6)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1据右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2右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高 考 探 究,(2013天津文综,8)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12题。,解析 第1题,考查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8、。从图中看北极星的仰角较小,因此是在低纬地区拍摄的。第2题,通过恒星视运动考查地球自转周期。恒星视运动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15,故需要连续拍摄3个多小时。 答案 1.A 2.B,1.以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 期和速度 2.结合地球运动图表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球自转速度与周期,考点三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知 识 整 合,太阳,一个恒星年,逆时针,顺时针,【温馨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示意图,(

9、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南北回归线,【温馨提示】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1对黄赤交角的内涵的深度挖掘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

10、,总是自西向东。,深 度 思 考,2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 最大夹角。,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4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2014江苏地理,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高 考 探 究,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 A地球公转速

11、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2不难看出,丁点符合上述特点,故选项D正确。第2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2看出,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D正确。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最大,甲、乙两点并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公转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A错误。甲、乙两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甲点向北移动,乙点向南移动),因此同一地点昼

12、长变化趋势也相反,选项B错误。由于甲、乙两点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因此日地距离不可能相同,选项C错误。 答案 1.D 2.D,3(2012上海地理,43,6分)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角速度逐渐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6分) 解析 太阳沿移动轨迹运动时会逐渐偏离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因此太阳直射点沿移动轨迹向西南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2天,即48小时。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由夏至日(6月22日)开始向远日点(7月初)靠近,日地距离逐渐增大,角速度减小,太阳直射点纬度逐渐靠近B点所在纬线(度),所以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答案 西略偏南 48 增大 减小 缩小 增大,1.根据地球公转运动图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 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变化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 3.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