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6286628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2第一课时游子吟2第一课时关山月但愿人长久4第三课时花非花6第二课月下踏歌8第一课时转圆圈8第二课时阿细跳月9第三课时火把节12第四课时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13第三课银屏之声14第一课时滑雪歌14第二课时Do Re Mi15第三课时两颗小星星爱是一首歌18第四课美好祝愿21第一课时拍手拍手21第二课时明天会更好24第三课时龙腾虎跃27第五课快乐的阳光32第一课时守候这一片阳光光辉的太阳32第二课时榕树爷爷32第三课时一把雨伞圆溜溜33第六课神奇的印象36第一课时火车来了36第二课时飞天曲40第三课时海德薇格主题瀑布41第七课放飞梦想42第一课时永远是朋

2、友我们是朋友42第二课时欢乐颂和平颂44第一课古风新韵第一课时游子吟教材分析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教学难点、重点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

3、点。教学手段: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1、声音练习2、二声部练习: 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3、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 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衣服图 片(课件),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二、新课教学1、感受歌曲。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2、演唱歌曲。

4、随录音学唱。确定换气点。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圆润。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分两组,唱二部合唱。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学生

5、完整视唱旋律。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由学生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另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随时进行声部交换。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3、情景表演唱。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

6、颂歌。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烛光下缝衣衫;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吟。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4、歌曲拓展。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5、小结。 6、本课结束。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 上了舞蹈。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给妈妈一

7、些安慰!做个父母的好孩子吧!第一课时关山月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2、聆听欣赏关山月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3、聆听欣赏但愿人长久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欣赏关山月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欣赏但愿人长久体会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一、情景导入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二、作者简介及关山月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

8、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三、品味诗歌 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四、欣赏关山月 1播放音乐关山月2.体验李白思乡情怀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五、作者简介及但愿人长久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

9、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2但愿人长久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六、欣赏但愿人长久 1播放音乐但愿人长久2.体验体会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七、小结第三课时花非花教学目的:1、学习并演唱花非花,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2、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字头的“软”表达。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学教具:钢琴、PPT课件教学过程

10、: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练习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三、歌曲学

11、习与演唱花非花1、作品简析: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

12、学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霞”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

13、),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2、艺术处理: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那逐级下行,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

14、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的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3、演唱要求:要蕴涵原诗的意境,字头可软些,同时“花”“非”“雾”这些字唱起来有些绕口,方言区有f-h不分的情况,还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清晰。此外,由于歌曲是舒缓的平稳节奏,要控制好气息运用,切记不要唱“爆”了,唱“火”了或唱“热”了,这都将有悖愿意。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第二课月下踏歌第一课时转圆圈教学目标: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彝族儿童嬉戏时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教学重点:着重歌曲的意境表现。教学难点:唱好倚音,注意力度、速度记号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 基本训练1、 听听唱唱2、复习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三、 新课教学1、感受音乐 学生欣赏歌曲转圆圈,让学生对此歌曲有感受。(1)导入 新课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都有哪些?今天我们学习彝族民歌转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