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5740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5 单元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网络构建区,返回,知识总结区,一、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外部干涉较少。,三、日本明治维新局限性的表现,四、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相同点从背景、性质、影响方面分析,不

2、同点从领导者、内容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1.相同点 (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2)性质:都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2.不同点 (1)领导者: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2)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的方式进行。,返回,方法探究区,例题 (福建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

3、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权法。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

4、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解题规范答案,审题意 第(1)问要求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要根据材料一、二作答;第二小问要求比较日英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实际要求回答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抓关键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提取,注意政体运作中的君主地位、立法权、行政权、军权等信息。 第(2)问,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宪法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导致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解题规范答案,扣知识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没有教材依托。第(1)问中的第二小问,可联系英日君主立宪政体中君主地位、权力等相关

5、知识回答。 第(2)问,可以联系日本近代宪政局限性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扩张等角度分析论证。 规范答 (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解题技巧总结 非选择题的审题技巧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才能提高答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圈定知识范围,锁定重点,准确捕捉答案要点,具体操作如下: (1)细审设问: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看分值,试题每一设问后均有分值,实际上是为考生规定答题重点和详略程度而设定的,一般分值高的设问详答,分值低的则简答。,(2)关注设问提示,确定答案来源: 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 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 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