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623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2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必修3(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巨匠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1)背景:14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自己的生活。 (2)方式: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代表人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自主思考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提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艺术作品突破了“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笔法解释了人性的善恶,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包括耶稣等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形态与常人无异

2、,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莎士比亚的戏剧 1.历史背景 16世纪时,西欧大陆的文艺复兴之风吹到了英国。 2.主要成就 莎士比亚一生撰写了39部悲剧、喜剧、历史剧。哈姆雷特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悲剧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他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3.历史影响 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拓展延伸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史料导入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

3、构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能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薄伽丘十日谈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说明薄伽丘提出的进步思想是什么。 (2)薄伽丘和莎士比亚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史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类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相比有什么发展变化。 提示:(1)人生而平等。 (

4、2)共同点: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歌颂现实生活。发展变化:薄伽丘对人性的赞颂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则讴歌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人文主义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及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

5、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2016全国丙)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 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关键句:“为人类盗取火种”“憎恨所有的神”。这些关键句反映出古希腊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当时大多数的希腊人是崇拜神灵的,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改善民众

6、的物质生活,故C项错误。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文艺复兴的影响 史料导入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二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探究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一种复生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文艺复兴“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的理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因此可以说是

7、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 (2)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文艺复兴的影响 (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2)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灿烂篇章,永放光芒。 (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为其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中

8、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倡导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做是题干中各种心情的结束。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2,3,4,5,1,1.“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 A.古希腊的智者

9、学派 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解析:由“上帝”可首先排除D项;题干观点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人文主义的体现,由此可排除B项;A、C两项虽都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但从“平起平坐”“世界主宰”可知这种观点把矛盾直指宗教神权统治,故排除A项,C项正确。 答案:C,2,3,4,5,1,2.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下列说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解析:文艺复兴

10、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答案:B,2,3,4,5,1,3.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因为拉斐尔( ) A.以画圣母像闻名 B.所画的圣母像神情严肃,高不可攀 C.拿着圣母像与基督教的修道院战斗 D.所画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 解析: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突出表现出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故选D项。 答案:D,2,3,4,5,1,4.“一人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

11、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是( ) A.莎士比亚 B.达芬奇 C.薄伽丘 D.拉斐尔 解析:综合材料中“剧作”“英国社会”“人文主义”等信息,符合条件的只有莎士比亚。 答案:A,2,3,4,5,1,5.图文探究:雅典学园 这幅图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作雅典学园。其中不仅有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等许多古代雅典先贤,也有一些当时人物,他们同先贤们一起自由地讨论。这幅画清楚地表明: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人们终于在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 (1)结合图文探究,当时人们找到的“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去寻找?,2,3,4,5,1,参考答案:(1)人文主义精神。 (2)原因:由于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故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