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7426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课时)课件 人民版必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4.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5.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2.1950.2.14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1)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3)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民主义,争取独立,增进友好和作的精神,(4)意义:,(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

2、容。(10分),(2005年全国卷一文科综合) 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6分),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

3、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功。,(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基辛格:“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他智慧超群、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他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埃及朋友说:“周恩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1 、卓越 的外交家,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就的原因:,1、国际原因,2、国内原因,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英

4、明的外交决策,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练习,【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关系,可根据所学知识,排除各错误项。日内瓦会议时间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本题各选项中A项排除,中苏关系当时并未恶化(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B项排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一直为台湾民党政权控制,1971年才恢复合法席位;C项排除,中美当时处于敌对

5、状态,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联系材料毛泽东所述,“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应选D项。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

6、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55年亚非会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该是在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就是亚非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这是亚非各国能够实现团结合作的共同基础。C正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 【答案】A,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