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4349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丁肇中(1936),美国 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 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 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 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 粒子( “J”粒子),并导致了一 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 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 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者简介:,检查预习,读准下列生字的音。 丁肇( )中 埋没( ) 彷( )徨( ) 儒( )家 华裔( ) 论( )语 中庸

2、( ),zho,m,png,hung,r,y,ln,yng,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 致知: 正心 : 修身: 齐家: 袖手旁观:,推究事物的道理。,获得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检查预习,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讨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1) 提出问题(1段):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 分析问题(212段):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段):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 (

3、35段):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 (612段):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3) 解决问题(13段):希望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4、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 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6、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4、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

4、点吗?,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第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 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 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6、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7、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深层探究,(1)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2

5、)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文本探究,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5)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6)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

6、计划的探测。,(7)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8)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9)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10)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11)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

7、物客观的探索;第 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12)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怎样论证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13)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写法赏析: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举了自己由于受传统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头的事例,

8、证明受传统教育的中国学生有“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举例论证,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 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 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道理论证,各抒己见,同学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认识。联想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或者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提出问题: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的弊端 分析问题 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 培养科学实验精神,板书设计,拓展迁移: 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你想更多地了解丁肇中博士吗?,丁肇中网页 丁肇中自传在探索中 丁肇中博士谈实验物理 丁肇中谈反物质 丁肇中谈宇宙大爆炸 寻找宇宙中的基本粒子 粒子史话 丁肇中与阿尔法磁谱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