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532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基于传统,并以西学推动革新,体现了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特征。 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修辞学家,他们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阅读鉴赏也成为专门学问,一方面是对古文的读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是专门探讨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总结阅读的一般规律。 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文章分类法等领域的转型。叙事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的四分法,取代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姚鼐古文辞类纂将文章分为十三类,曾国藩经史

2、百家杂钞则简化为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等十一类。而现代文章学受西学影响,构建了新的分类,如高语罕国文作法的文体分类是叙述文、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等四类;章衣萍作文讲话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说文、议论文等四类。传统文章学家还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文章学,以姚永朴、林纾、王葆心等最为突出。王葆心的综合在于“承学应循之途辙”,姚永朴和林纾则重视体悟,尤其是林纾的意境论,更属创造。除了以上三位,还有陈子达国文法详说对于文章条贯和笔法的总结,姜证禅国文法纲要对字法、句法、章法、篇法的总结等。 西学东渐带来的全新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在传统文章学家与现代文章学

3、家之中都引起了深刻的震动,进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文章学的发展。从文章学研究的社会风气上看,西学东渐推动了文章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与趣味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陈独秀、胡适等人已经确立了通俗写作、大众写作的规范。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现代文章学承继了这一理论。为了应对通俗化、大众化的重大影响,传统文章学家提出了应对措施。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中提倡把文章学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普通学要求明白晓畅,应付社会,专门学则是“蕲至于古之立言者”。传统文章学更多讨论的是专门学,现代文章学偏重于讨论普通学。姚永朴的提法很明显是一种折中,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通俗化、大众化对于文章学的巨大影响。 西学东渐在晚清民国文章学的

4、现代转型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进并未彻底动摇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基础,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革新和改变,符合当时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顺应了当时文化革新的基本需求,是知识、文化层面上革新与创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成功范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学东渐促进了修辞学成为专门学问,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家大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B. 现代综合分析的方法使传统文章学家找到了全新的研究方法,重新焕发了学术的生机。C. 陈独秀、胡适等人的通俗化、大众化写作规范催生了传统文章学家对文章学的重新分类。D. 传统文章学家对西学东渐带来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运用并不都是被动和

5、无奈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分析了西学东渐对晚清民国文章学转型的一些方面的影响。B. 文章举例丰富,特别是转述、引用时出处、作者等交代清楚,体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C. 文章开头高度评价了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但结尾客观地指出转型不彻底的不足。D. 文章论述内容专业性强,但论述语言平实易懂,条理清晰,体现出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章学不研究阅读、鉴赏,阅读学、鉴赏学等学科门类的诞生是西学东渐的结果。B. 受西学东渐影响的文章分类法,要比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的文章分类法更简单

6、。C. 普通人不易看懂传统文章学,西学东渐使得传统文章学家也开始关注普通人。D. 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基于传统,借力西学,可以作为当时文化革新的成功范例。【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大都”错,原文为“都”;B项,“重新焕发”错,原文并没有传统文章学家在这之前已经学术沉寂的意思;C项,由第四段“西学东渐带来的

7、全新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在传统文章学家与现代文章学家之中都引起了深刻的震动”可知,陈独秀、胡适等人的通俗化、大众化写作规范与传统文章学家姚永朴对文章学的重新分类都是西学东渐带来的,而不是陈独秀、胡适等人影响了姚永朴。故本题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转型不彻底”只是这次转型的特点,不是“不足”

8、。故本题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阅读学、鉴赏学的确是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产生的,但不能由此推断传统文章学不研究阅读、鉴赏,只是那时阅读、鉴赏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文章学分支。故本题选A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

9、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普通人李娟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

10、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在那里又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

11、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可是,那个老账本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一页上停留了好几年。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个家伙的下落。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而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12、”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选自读者2014年第5期4.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牧民居无定所,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B. 第五自然段

13、写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名字,才放心离去,这主要是为了突出牧民生活艰苦,非常谨慎。C.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D. 本文语言质朴,没什么陈词滥调,也没有装腔作势,一切都这么自然而然,却能打动读者,引人深思。5.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 本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普通人”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交代了故事的结局。(2)照应了前文第4段的有关内容以及妈妈骂人家的话。(3)用这个牧民的贫困反衬这个牧民的诚信。 6. (1)家境贫穷、长相普通。文

14、中说他长得极寻常,以致他欠了我们的钱我们也想不起他的模样;八十元钱的欠款,还要多次才能还清。(2)坦诚、直率: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人”却一下子承认了账本上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丝毫没有要掩饰的意思。(3)自觉承担责任:“这个人”想不起什么时候赊的账,又买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一点点想要赖账的意思,可见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4)信守承诺:“这个人”非常穷,但却坚持一点一点还清自己都记不起的债。这种高度自觉、信守承诺的精神比金子还宝贵。【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牧

15、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自己那个名字,才放心离去”,主要是因为他们非常诚实,信守承诺,极其看重信誉。故本题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重要语段的作用。考试设题时,经常会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这样的题目,作用题的回答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着手。这道题考的是最后一节的作用,内容上一般有: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刻画人物、画龙点睛等作用。结构上作用通常有:总节全文、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的最后一节说“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这在内容上起到交代故事结局的作用。用这个牧民的贫困反衬这个牧民的

16、诚信。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第四段的有关内容以及妈妈骂人家的话。本题就此分析,分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普通人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长相普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