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3523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突破 专题6 断句与翻译复习课件(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今异义的类型,要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特点和规律,必须熟知句子成分构成及特色: 1.了解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或者从其在句子中起到的作 用能更好地辨析词类的活用。 2.句子的基本成分: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补语,3.句子成分的构成: (1)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充当; (2)谓语一般由动词、动词性短语或形容词、形容词短语 充当; (3)状语常由副词、能愿动词、介宾短语充当; (4)补语常由介宾短语充当。,4.句子成分之间的服务关系: (1)定语服务于主语或宾语; (2)状语、补语服务于谓语; (3)谓语支配宾语。,文言文词类活用表解 一、名词的活用,.,.,.,

2、.,.,.,.,.,.,.,.,.,.,.,.,.,.,.,.,.,.,.,.,.,.,.,.,.,.,.,.,.,.,.,.,.,.,.,.,.,二、形容词的活用,.,.,.,.,.,.,.,.,.,.,.,.,.,.,.,.,.,.,.,.,.,三、动词的活用,.,.,.,.,.,.,.,.,.,.,.,.,.,.,.,.,.,.,.,.,.,.,.,四、数词的活用,.,.,.,词类活用还有多种方式,不再一一列举,希望同学们在 高三备考中不断积累,经常梳理,灵活运用。下面是词类活 用的基本推断方法和规律: 方法:辨析词类活用主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与其 他词的关系。 规律:从语句分析来看

3、,凡是处在动词谓语(主语、宾语) 位置上的动词(名词、代词)以外的其他词,都可看做某词活 用为动词(名词)。,(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见的形式有九种,另外,还有三种特例,现一一说明。,1.常见的九种形式 (1)者,也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2)者也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3) 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夫水,智者乐也。(愚溪诗序),.,.,.,.,.,.,.,.,.,(4)者,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4、(5),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6)乃;则;即;皆; 固;诚;耳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 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中山狼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7)为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8)是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

5、源记) (9)非(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劝学),.,.,.,.,2.判断句的三种特例 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 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 (1)用判断句表示比喻的修辞手法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王制) 夫鲁,齐晋之唇。 (左传哀公八年),(2)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用带“也”的判断句放在表示 结果的分句之后来说明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阿房宫赋),(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内容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离骚”者,

6、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二)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常见的有九种形式。,1.于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2.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渐见愁煎迫。 (孔雀东南飞),.,.,.,.,.,.,.,.,.,3.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受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5.

7、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 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6.为所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孔雀东南飞)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7.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8.被 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9.无标志(或省略了“于”的引进,或主语后用其他动词表 主语被动)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 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三)倒装句 在现

8、代汉语里,句子成分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如果和现代汉语不同,出现了前后倒置的情况,这样的句子就叫做倒装句,常见的形式有四种。,1.主谓倒置 表感叹: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毋”或否定动词“无”或不定代词“莫”等。)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论积贮疏) 寂寥而莫我知也。 (愚溪诗序)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愚溪诗序),.,.,.,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

9、。 (送东阳马生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句中出现疑问代词“何、 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沛公安在? (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赤壁之战),.,.,.,.,.,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以“之”或“是”为标志,以加重语气。 (“之”“是”无实义。),.,.,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技经肯綮之未尝。 (庖丁解牛)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唯利是图。 (左传成公十三年) 句读之不知,惑之

10、不解 (师说),.,.,.,.,.,.,3.定语后置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马之千里者。 (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4.状语后置 于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烛之武退秦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1、 (项脊轩志),.,.,.,.,.,以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四)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但古代汉语的省略更为常见,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省略。古代汉语中大致有以下五种形式的省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于”。,1.省略主语 承前省 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 (扁鹊)

12、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 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 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2.省略谓语 承前省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蒙后省 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歧路亡羊)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定省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3.省略宾语 省动词宾语 遂拔(之:代剑)以击荆轲。 (荆轲刺秦王) 急击(之:代沛公)勿失(之:代时机)!(鸿门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之:石块)而求之。 (石钟山记),.,.,.,.,省介词宾语 临不测之渊,以(之:代“不测之渊”黄河)为固。 (过秦论) 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代赵王)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之:代项羽。一说代项庄之流)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