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2350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辅助)中国文化概论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历史上那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一)中国早期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黄土的肥沃性与易开发性哺育了中华文明。(二)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原王朝的有效统治范围。(三)相对自足、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上。延续性是指文化无突变、中断的稳定性。(1)幅员辽阔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缓冲的空间。(2)高山、戈壁、大海使中国文化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围内成长。(3)欧洲文化、南亚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系统的冲击不大。地理环境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地理障碍影响到文化的传

2、播。中国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地理环境影响到社会分工的不同,从而导致社会、政治、行政制度不同2 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同样的地理因素在部同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状况:1: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武器装备有高低之分,这些会对地理因素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是长江,三国时期的作用肯定与抗日战争时期不同。同样是北方平原地区,马镫、高桥马鞍的出现无疑改变了战争的对比。2:时代变化了,矛盾双方意识形态、主流的战争理论等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地理因素的作用产生影响。同样是漠北地区,春秋时期中原对游牧是车

3、站对骑兵,战国时期就变成了骑兵对骑兵,再往后就变成了步、骑、车、弓弩多兵种协作对骑兵了。3:时代变化了,人们也在改造地理因素,同一个地区的地理因素在不同时期就会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有不同的结果。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人类的早期,即人类基本上还只能被动地适应现成的环境时,地理环境对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几乎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开始能动地利用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人类具体活动的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生产力越发达,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能力和程度就越大。但这一切都

4、是以地理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为前提的,是以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为限度的。总的来说就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科学、战术、战略思想、生产力水平等都会随之进步,原来恶劣的地理因素逐渐变得不再可怕,原来就有利的因素可能因为科技进步变得更加有利或者不利。3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a 持续性,自三代以来,中国农耕经济始终未走入难以克服的困境,王朝的兴衰,短期的国家分裂,游牧民族的干扰,都未曾阻碍农耕经济的发展。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则周而复始,长期延续下去b 多元结构,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民主生活习俗各有千秋。C 早熟而又不成熟。4 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到了

5、宋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已经踏足农业并有一部分已经有了固定的居住区,已经不再依赖游牧,特别是辽夺取了农业发达的幽云十六州并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和推广,当宋建立时辽的南部已经是与宋平等的农业社会(注意:辽的北部依然是游牧社会!) ,括号里的内容对军事力量的影响相当的重要,这也就是说辽集中了军事简单化一(游牧民族的特点)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与一身,可以与宋展开持久的较量,所以宋在军事上毫无优势而言!此时的宋虽然处于农业社会发展的顶峰,但无奈农业社会就是农业社会,宋比辽多的是数量和未完全成熟的社会变革条件,这两项对军事的综合影响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即使是正的影响我想也不会太大。我个

6、人认为蒙元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大倒退,大家可以对蒙元的前后两朝即宋、明两朝做认真的比较,可以发现两朝的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宋是个相对较为民主、经济商业发达的农业社会而明则是较为闭塞、经济落后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农业社会,且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也大相径庭,明好象较为崇尚均贫虽然经济总量也大但大多交易很少,明朝 260 多年所铸钱币不如宋铸钱最多两年所铸的数额(而且明朝也几乎没有纸币,初年发行的宝钞很快就消失了,相对的是宋有繁荣的钱庄和广泛使用银票) ,亦可反映当时明朝应该连市场经济的萌芽也不存在!正是就这样,中国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吧 5 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是什么?1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

7、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2 、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断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符玺制、上计制、耕田制等。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实行编户齐民。 4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 5 、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6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

8、用。宋代以后族权膨胀与宋明理学学发展宗法制度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7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8 、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 ”的格局。 9 、商鞅制定连坐法,把百姓按 5 家一伍,10 家一什的户籍办法编制起来。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三: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9、。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 “存理灭欲” 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6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什么特点?中国君主专制的阶级基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

10、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统治者普遍采取对工商业和贸易压制的态度,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有四: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1) 最早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如“什伍组织”,把百姓编入什伍之中(管仲制定,以 10 家为一什,以 5 家为一伍,什有会长,伍有伍长,对基层

11、进行控制,有上报制度、惩罚制度) ;再如商鞅“连坐法”,把伍、什通过户籍办法编制起来,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一般来说,郡县长官为皇帝直接任命,郡县之下有乡(10 亭为一乡) 、亭(10 里为一亭) 、里(25 家为一里) 、什、伍等组织,它们管理人民、土地和赋税,使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结果是使得平民失去流动的可能。 7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 “存理灭欲 ”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

12、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8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 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

13、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

14、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 诸子百家” ,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史学教育家孙培青先生称“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思想成果,堪称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 百家争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础,决定其发

15、展方向。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精华。秦朝所采用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思想,从汉朝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可以说,百家争鸣的精华部分的组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源泉。 百家争鸣的影响一直贯穿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自汉开始,儒家正统。此后历代都以儒为主流。但是,百家争鸣的思想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融合进儒家的思想当中去了。儒家思想随着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不断完善自身的特点。为了符合统治者的治国需要,儒家思想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内容,而这些部分绝大

16、多是从百家争鸣的精华中取得。可以说,儒家的思想是百家争鸣的一个浓缩。综上所述,百家争鸣自出现的时代起一直到现在,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2000 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可见,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9 儒学是怎样崛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第一,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四夷”的转变。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争辨成为可能。儒学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第二,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生活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从此形成。在周代,统治者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是处于最低层的统治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诸侯争霸,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而儒学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