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374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大附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 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

2、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

3、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魏晋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在书法上,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他将隶书的草化、扁平、波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处理,使书法向着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这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

4、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5、.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B. 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C. 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D. 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B. 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

6、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C. 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D. 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B. 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C. 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

7、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D. 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答案】1. D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错误,书法包含在艺术之内。B项,“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错误,前面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C项,强加因果关系,语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

8、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论证了草书的危害”错,应是论证了书法脱离儒家思想的危害。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错,应是王羲之的道家思想逐渐被儒家思想消解和吸收。故选B。【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

9、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朱成玉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

10、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后没过几年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到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

11、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

12、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

13、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是祖母的哲学。(本文有改动)4. 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

14、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十分相似,但祖母表现的是对光明有着十分的热爱,葛朗台则是心为物役。B. 文章通过对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都身处黑暗,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充分表现了祖母乐观豁达、坚韧顽强的品质。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D. 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5. 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

15、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6. 文中倒数第三段写道:“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这句话的现实意义。【答案】4. B 5.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祖母比作是沉默不语的村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隐忍顽强的精神品质;文章也借祖母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妇女勤劳善良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 6. 理解:祖母一生饱受磨难而不消沉,面对苦难敢于搏斗甚而驾驭,文本深刻地表现了祖母坚毅顽强、乐观向上的高贵品质;(2分)祖母对待磨

16、难的人生态度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民族精神。(2分)意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磨难,面对磨难,渡不过去就选择隐忍,能够抗争我们绝不放弃。【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B项,“祖母一生都身处黑暗”言过了。点睛: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