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3256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沁园春雪一、基础运用(共5题;共22分)1.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注音。_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_犹有花枝俏驿外断桥边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答案】gu;ro;jio;hn;qio;y;d;nin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沁园春雪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重点字音。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注意“裹”读gu,易错读为gu。“汗”在此读hn,不要错读为hn。“碾”读nin,要注意声调。故答案为:gu;ro;jio;hn;qio;y;d;nin。【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

2、累,加强记忆。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_改成_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_改成_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_改成_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_改成_ 【答案】妆;装;娇;骄;腊;蜡;唯;惟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沁园春雪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故答案为:妆;装;娇;骄;腊;蜡;唯;惟。【点评】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3.下列对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雪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

3、是( )A.大气磅礴B.流畅奔放C.龙飞风舞D.端正秀丽【答案】D 【考点】汉字笔画笔顺,沁园春雪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正楷是端正秀丽的,狂草是流畅奔放的,篆书是古色古香的,行书是龙飞凤舞的。题目中的书法不是端正秀丽的。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主要是对书法的赏析能力。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偶)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借代)D.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拟人)【答案】B 【考点】沁园春雪,对偶,对比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

4、生对修辞手法的了解和使用。B项应为对比,对偶要求词性相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故答案为:B【点评】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学生要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D.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答案】C 【考点】沁园春雪,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诗歌的朗读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在诗歌

5、朗读时,古诗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现代诗句式长短不一,各句字数不同,关键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判断出各个表意单位的大小,以此来确定停顿的位置。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故答案为:C【点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二、课文理解(共3题;共7分)6.背诵沁园春雪,用原文填空。联系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

6、对秦皇汉武进行评价的诗句是:_诗人怎样评价成吉思汗:_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考点】理解型默写,沁园春雪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这几道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题。这里应注意“娇”“竞”“骄”等的书写。故答案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点评】复习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诗文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

7、的考查。7.对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文,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词人豪迈的感情。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山河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

8、古人的英雄业绩。【答案】C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沁园春雪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C“断然的否定”说法错误,“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理解偏颇。A、B、D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8.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B.歌颂他们的功绩,劝他们文武兼。C.承认他们的英雄地位,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D.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委婉含蓄地指出他们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答案】D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沁园春雪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诗歌

9、语句的理解。诗歌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一方面在于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指出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略带批判.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列举史上闻名的古人,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服务.“今朝”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引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故答案为:D。【点评】诗歌类题一般会考查以下内容:(1)理解诗词内

10、容;(2)考查诗歌的遣词;(3)考查诗歌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4)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及意境。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体现下阕和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 A.江山如此多娇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惜”字的含义及结构作用是( ) A.可惜;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它直贯到“稍逊风骚”。B.可惜;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它直贯到“只识弯弓射大雕,”领起这一层。C.惋惜:委婉

11、地表达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不足所流露的怜惜之情,它领起一层,直贯到“只识弯弓射大雕。”(3)“风流人物”是指( ) A.历史上显赫的人物B.当代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C.指有才学而拘礼法的人(4)“只识弯弓射在雕”的“识”是指( ) A.认识B.懂得,知道C.识得【答案】(1)C(2)C(3)B(4)B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沁园春雪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

12、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2)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3)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只识弯弓射在雕”的“识”是指懂得,知道。【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3)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