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黔之驴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23249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黔之驴同步练习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黔之驴同步练习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黔之驴同步练习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黔之驴同步练习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黔之驴同步练习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黔之驴同步练习 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黔之驴一、字音字形黔(Qin)好事者(ho)庞然大物(png)蔽(b) 窥(ku) 慭慭然(yn)大骇(hi) 远遁(dn) 噬(sh)稍近益狎(xi) 跳踉(ling) 大(hn)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喜欢(2)蔽林间窥之:暗中察看(3)以为且噬己也:咬(4)益习其声:通晓,熟悉(5)尽其肉,乃去:吃完(6)虎大骇,远遁:逃走(7)稍近益狎:更,更加(8)觉无异能者:特殊的,特别的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活用词语:船解释:名词用作状语,用船(2)稍出近之活用词语:近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靠近(3)驴不胜怒,蹄之活用词语:蹄解释:

2、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蹄子踢4古今异义区分(1)稍出近之古义:渐渐今义:稍微(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三、作者作品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至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并称“韩柳”。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议论、叙事和山水游记等散文的写作上。他的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山水游记有著名的永州八记。他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这些作品多是讽喻现实之作,也常常抒发遭受政治迫害、不为世用的抑郁苦闷。1文题是“黔之驴”,课文开篇为何说“黔无驴”?点拨:开篇即言“黔无驴”,意在说明老虎这个

3、“本地户”没见过驴、不认识驴。“黔之驴”是由“好事者船载以入”,作者把驴安排在原本无驴的地方。因此,这个“本地户”才少见多怪,看见貌似强大的驴便以为是神。老虎想吃掉它,又因为以前没见过,不了解驴的本事如何,所以才一步一步地试探,并不盲目出击,直到完全、彻底地了解了驴的全部情况,才一举灭之。这充分体现了老虎好奇心强、做事谨慎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面对对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道理。2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对虎进行了哪些描写?点拨:(1)对驴的描写:体态:庞然大物;声音:鸣;动作: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2)对虎的描写:心理描写:以为神;慭慭然,莫相知;以为且

4、噬己也,甚恐;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动作描写:蔽林间窥之;远遁;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出近之(稍微)驴不胜怒(能承担,能承受)B虎大骇(非常害怕)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C至则无可用(却)船载以入(名词作状语,用船)D远遁(逃走)以为且噬已也(将要)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译:_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译:_3文学常识填空。黔之驴作者_,_代文学家、哲学家,“_”之一,与韩愈同为_运动的倡导者,他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因此世称“_”,我们曾经积累过他借渔者形象表明处境孤独,

5、但仍傲岸不屈品格的诗句“_,_”。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8题。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蔽林间窥之_慭慭然,莫相知 _往来视之 _虎因喜,计之 _5翻译下列句子。技止此耳!译:_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_6画线句主要通过描写虎的_,刻画了虎此时_的心

6、态。7“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这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8本则寓言一改往日人们对驴忠厚老实的印象,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大鼠蒲松龄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

7、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阖(h):关闭。逡(qn)巡:从容,不慌不忙。啻(ch):仅;止。龁(h):咬。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猫 蹲 良 久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2)适异国来贡狮猫()(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4)既而鼠跳掷渐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1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一项是()。A釜

8、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表达交流】13用心阅读下面这则故事,假如你看到了后来的那一幕,你会对那头驴子说些什么?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体验中考】14(2011浙江金华中考)下面是七(1)班的“暑期防火公约”,请你用“为了特制定本公约”的格式,为“公约”写一个说明制定公约的目的、意义的引言。暑期防火公约暑假就要开始了,_1不得携带火种,不准玩火。2小心、安全使用锅灶和液化

9、气灶具。3不能乱拉、乱扯电线,不能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座。4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5发现火灾及时拨打119,不得逞能上前扑火。以上几条,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七(1)班班委会二一一年六月十一日参考答案:1. 解析:A项中的“稍”应解释为“渐渐”。答案:A2. 参考答案:老虎见了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做神。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摇晃依偎,冲击顶撞它。3. 答案: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古文柳河东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 答案:隐蔽,躲藏不走过来,走过去考虑这件事5. 参考答案: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咬断驴的喉咙,

10、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6. 解析:抓住“终不敢搏”等重要词语理解老虎此时的心态。答案:动作又害怕又想试探摸清对方实力7. 参考答案: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8. 答案示例:这样写好。柳宗元写寓言,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战斗性。他塑造的蠢驴形象外强中干,正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徒有其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有力地针砭了时弊。9. 答案: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10. 参考答案:(1)总是(2)正巧(恰逢)(3)都(全) (4)缓慢(迟缓)11. 参考答案: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来)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窜跳后)的疲乏。12. 解析: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也就是运用了欲擒故纵的计策。答案:C13. 答案示例:真是一头死脑筋的驴子,你怎么不先分析一下现在的形式就照老办法做事呢?要知道: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凭“老经验”办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14. 答案示例:为了同学们能有一个快乐又安全的假期,特制定本公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