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1499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荐作品一、作者简介(1)苏轼,详见新城道中(其一)。(2)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故称刘青田,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二、背景展示(1)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此作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2)苦斋记是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其围绕一个“苦

2、”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短意丰,见解独特。1.课文名句(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2.课外名句(1)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游沙湖苦斋记又作“卮子”,常绿灌木。果实黄褐色,可入药、性寒味苦。黄蘖(b):又名黄柏,落叶乔木。树茎外皮灰白色,内皮黄色,可作染料,又可供药用,味苦寒。苦楝:又名黄楝,落叶乔木,果实名金铃子,树根、木皮、果实

3、均可入药,味苦。侧柏:常绿乔木,嫩枝、叶和果实都可供药用,枝叶味苦涩。苦杕(d):不详。亭历:也作“葶苈”,草本植物。子扁小如黍粒,可供药用,味苦。苦参: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实均可入药,根味至苦。夭:又名芺、苦芺,菊科宿根草,初生嫩苗可食,长大后称苦藕,味苦;无花无实者名地胆草,汁苦如胆。地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根长三四寸,细如小指,皮赤黄色。根蒸曝干燥后可入药,味苦。游冬:一种苦菜,菊科植物,茎叶折断有苦乳汁。始生于秋末,明春茎高三四尺,经历冬春,故名游冬。葴(zhn):即酸浆草,又名苦葴。芑(q):一种苦菜。槠(zh):常绿乔木。种子可食,分甜苦两种,甜槠子粒小,俗名面槠,苦槠子粒大,俗

4、名血槠。槠子内仁如杏仁,生食苦涩。栎(l):落叶乔木,坚果脱涩后可供游沙湖一、中心主旨苏轼结识了一位医术高明、聪明绝顶的聋大夫。他们通过以手代口、以眼当耳的特殊交流方式,形成了真正无声的默契。本文明快地记叙了他们日常交往的特点,以及同游清泉寺的经历,情趣盎然,表现了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二、写作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伴随作者吟唱起来。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172字。写游览所

5、见景物,只简略点出“王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词中表现。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痕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第三个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象,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苦斋记一、中心主旨本文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作者围绕苦斋的“苦”字,借景抒情,缘景说理,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

6、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给人以启迪。二、写作特色1.角度新颖,引人入胜。写一般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绘,如“巴陵胜状”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泰山奇观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皆足以使人心驰神往。而这里所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往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出无穷的佳趣与妙谛。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艰苦的环境、坎坷的人生,这便是“化趣为理”。本来是极其寻常的景色,一经作者点染,

7、便成奇观,这是“化景为趣”的艺术手段。2.叙议有度,情理毕现。“记”这种文学样式,往往由两个大的部件构成。前一个部件,或记人,或记事,或记游,以叙事写景为主;后一个部件,或发感慨,或说道理,以抒情议论为主。没有前一部分的事和景,则后一部分的情和理便无所附丽;没有后一部分的情和理,则前一部分的事和景便没有概括成理论,没有概括出主题。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结合,是统一的整体。苦斋记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颗粒如花生米般大(1)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

8、好却有点儿遥远。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

9、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3)不仅社会为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地站出来响亮地说:

10、“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3)我们应该呼吁有更多像袁隆平的人,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还要有社会各领域的公民们。须知,欲速则不达,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你的道德底线,每一个个体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再加上一点仰望星空的梦想,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正如中世纪的石匠们,他们精心雕刻着教堂顶部无人可见的雕像如果有谁问他们谁能看得见,他们会微笑着说:“上帝看得见,我也是。”(4)只有我们每个个体拥有宁静致远的心境,朴素诚恳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的社会才能不那么浮躁,最朴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遥远”的梦想,(5)我们的国家定会成就更远的伟大与卓然。(2)思悟要点提

11、醒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观点是“拥有宁静朴素的心”。(1)这样描写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袁隆平远大的梦想。(2)袁隆平“宁静朴素的心”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杂交水稻获得巨大成功;朴素勤恳及脚踏实地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境界。(3)作者在第段中,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面论证的?提示a.社会现象中,急功近利成为很多人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导师、作家郭敬明、“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b.科学研究也为浮躁所笼罩,科研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致使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4)写中世纪的石匠们有什么作用?提示用事实来证明上文的观点: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道德底线,每个人都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5)这句话删掉可以吗?提示不可以,这句话和开头的“梦”相呼应。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