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0192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的论文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一、秦腔文化区秦腔诞生于中国封建统治的末期,以民间班社为主要存在形式,以口传心授为传播手段,以广阔天地为演出场所(老戏台),高亢激越、慷慨悲凉、热耳酸心、浑厚大气,长于扮演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烈女节妇题材的袍带戏、扎靠戏和光棍戏(剧中人物均为男角),远在明、清时代,号称中国“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四大声腔之一,被尊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关于“文化区”的概念,覃光广、冯利、陈朴主编的文化学辞典中这样定义:文化区是一种文化的空间分类法,给文化划定的地理空间单位,一般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和生存方式的某一区域,其意义与“文化区域”相同,与“文化圈

2、”不一样,现一般当作一个叙述性概念,在文化分类上做工具使用,而不把它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去全面探讨文化。走在辽阔的大西北,随时、随处都有秦腔盈耳,在戏曲式微的今天实在称奇,笔者探讨文化区和秦腔的某些联系,试图说明秦腔是一种跨省地方戏曲剧种,它的生长、繁荣、发展、研究,有赖于整个文化区内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1.秦人的历史渊源。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从祖先的传说,以及崇拜、信仰等观念方面考察,可知秦人同殷人祖先原是东方之氏族。夏王朝时期,“秦人”或“秦族”这个名称并未出现,也没有更具体的资料。秦人祖先伯益帮禹治水,并为舜驯服鸟兽,舜赐

3、秦人赢氏,此后,秦国的宗族始终自称姓“赢”。殷商时期,秦人的祖先属于殷商奴隶主统治驯服的一个氏族部落。西周初期,全族变为周人的氏族奴隶。秦人祖先的生活是与游牧、狩猎分不开的,周孝王时,他们仍旧过着游牧生活,养马依然是他们的特长:“好马及蓄,善养息之。”(史记秦本纪),此时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犬丘”(在今甘肃天水地区)。此后,“秦穆公都雍郊,地方三百里,知时之变,攻取西戎,辟地千里,并国十二,陇西、北地是也。”(新序善谋下),秦地又融人许多戎、狄人。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商纣的儿子武庚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周叛乱,平定后,赢姓氏族被西周统治者赶向西方边陲,踏上了更遥远的、荒凉的黄土高原。秦人融合戎、

4、狄,或者说戎人、狄人后来亦成为秦人的组成部分,善牧且较长时期在遥远、荒凉的黄土高原过着游牧生活,豪放、苍劲、擅长苦音的秦声,是秦人性格的写照,也表达了秦人的心声和生活观,以秦声为基础的秦腔成为大西北人的共同挚爱,亦是必然的了。2.秦地的历史渊源。秦腔产生于秦地,所谓秦地,是个历史概念。先秦时期的秦国,就包括今四川、甘肃、河南部分地区;明代,全国设有11个行省,陕西地域十分广阔,包括陕西的全境以及今天的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清政府将陕西划分为陕西和甘肃两省,青海、宁夏始归甘肃省属,直至民国初年,青海另立行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宁夏又从甘肃省划出,设立

5、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明代设立的陕西行省从此始分为四个省(区)。新疆一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获得统一,始设“西域新疆”,至清光绪十年(1844年)又改设行省。上述五省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因而史称西北地区,在历史上颇有渊源。秦史的政治影响。关于秦腔的具体形成时间,目前还没有惟一、确定的结论。有明中叶说(以杨志烈、何桑为代表),先秦说(以焦文彬、阎敏学为代表),汉唐说(以苏育生为代表)。呈现这种众说纷纭状态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二:一是把秦腔声腔与秦腔戏曲二者的产生混在一起;二是未提出具有公认性的判断戏曲已经生成的标准。但是几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即秦腔声腔远在唐代以前就开始形成。众所周知,周

6、、秦、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秦地、秦人的辉煌时期,强势的政治加上强大的经济,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有一点匈奴血统的李唐时代,长安地区胡人、胡姬、胡歌比比皆是,他们将胡文化带到这里,同时使秦声迅速在大西北流行起来。另一方面,李唐的统治者李隆基是个艺术家,他本人喜好戏曲,还建有专门培养戏曲人员的梨园。可以想见,贵族血统,特殊的身份,立即使秦声时髦起来,以国剧的身份迅速流行和传播。3.秦腔的历史传播。秦腔流播的途径有三种:(1)秦晋商人。(2)明末清初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首领及部署大部分是陕西人,他们把秦腔作为军戏,随军演唱。(3)艺人的流播演出。山陕商人从关中西行,赴甘肃、宁夏、青

7、海、新疆等地经商,形成了西北商路,也建立了许多会馆:甘肃有张掖山西会馆、兰州陕西会馆、永昌东会馆、榆中县西会馆、威武大会馆、敦煌北会馆、景泰县山陕会馆、张掖陕西会馆、酒泉陕西会馆、酒泉山西会馆、临夏市山陕会馆、古浪县大靖镇山陕会馆;宁夏有银川山西会馆、三晋会馆、山西会馆;青海有西宁山陕会馆;新疆有乌鲁木齐山西会馆、乌鲁木齐陕西会馆、巴里坤山西会馆等。同时,山陕商人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开辟商路过程,建立了许多会馆戏台,因而也在西北建立了秦腔戏路。山陕会馆,是山陕商人在同乡会馆中建构同乡商人的“义”的一种方式:通过物质的戏台建筑和非物质的戏剧演出,既强化丫“义”的神圣感、乡土化、不可抗拒感,又

8、使“义”情感化、人性化。由于明清商帮的传播,秦腔已经在西北扎根,直到今天仍然是当地活跃的主要剧种。除了农民起义军把秦腔作为军戏演唱外,西北历来是边防重地,秦腔也成为士兵们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形式,不少军队的剧团不仅同当地群众同乐,而且扎根边疆,繁衍生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定居下来的剧团及其秦腔活动都是这样的。最具代表性的,如宁夏南部山区在元明时期是西北最大的军马屯集区,一批批官兵来此屯戍,有许多秦人子弟到此居住,也有不少秦地秦腔失业人员流落到此,秦文化的引进与交融为秦腔在此传播奠定了基础,40年代,相继出现了不少秦腔自乐班,每逢集市、庙会,民间艺人就相互串联组织起来自娱自乐,有的甚至以此

9、为生;解放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各县都成立了秦剧团,演出剧目大多是传统戏,演职人员以陕西艺人最多;到了60年代,政府将固原、隆德、西吉三县秦剧团合并,组建了固原专区秦剧团,全团演职人员多达160余人,阵容强大,资质雄厚,成为秦腔在南部山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鼎盛时期。艺人演出、组织秦腔班社也是秦腔流播、扎根大西北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明清以来,秦腔班社与艺人纷纷流人甘、青、宁、新从事演出或建立班社。甘肃成立的有:兰州的化俗社(1913年)、兰州的觉民社(1928年)、兰州的新兴社(1929年)、兰州的中兴社(1937年)、兰州的众兴社(1940年)、陇东的乎乐社(1930年),另外还有民乐社、

10、西声社、乐乐剧团、福胜社、两亭社、易风社、监胜社、福利社等等。宁夏成立的有:银川的觉民社(1935年)、宁南的猛进剧社(40年代初)。创建于青藏高原的有云雨社(1929年)、兴华社(1931年)、新兴社(1935年)等。新疆成立的有新中舞台(1939年)等。通过以上三种途径,秦腔在青、甘、宁、新广泛、深入地流行开来。4.秦腔的社会影响。据胡兆量中国戏曲地理特征中的我国九大剧种专业剧团分布(1984)表对秦腔的基本情况,按以下方式进行统计,即具有秦腔专业剧团的省份、秦腔专业剧团数、专业剧团总数,分别如下:天津,专业秦腔剧团数1,专业剧团总数11;陕西,专业秦腔剧团数76,专业剧团总数91;甘肃,

11、专业秦腔剧团数64,专业剧团总数67;青海,专业秦腔剧团数3,专业剧团总数5;宁夏,专业秦腔剧团数12,专业剧团总数14;新疆,专业秦腔剧团数7,专业剧团总数14。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专业秦腔剧团在专业剧团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均占一半以上。笔者又翻阅了中国isbn中心出版的中国戏曲志系列丛书:(1)鱼讯主编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省剧种表,秦腔排在第一,有专业演出剧团74个,业余剧团遍及城乡。又知,1984年陕西省成立了秦腔振兴办公室;陕西电视台有“秦之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有“戏迷大观园”;20XX年9月“陕西秦腔博物馆”在西安交通大学开馆;政府为秦腔振兴,

12、投人大量物力财力人力,民间参与非常广泛。总之,无论从那方面讲,在陕西,秦腔都是具有统治地位的一种文化。(2)乔滋、金行健主编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甘肃省剧种表,秦腔被列在第一位,影响遍及全省。20XX年中国剧协决定把兰州市作为秦腔艺术节的常设举办地,并设立兰州市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20XX年元月“中国秦腔博物馆”在兰州开馆。(3)荆乃力主编中国戏曲志,宁夏卷宁夏省剧种表,宁夏共有16个剧种,秦腔排在第一,并说秦腔形成于宁夏的固原、隆德、海原等地,流布全省,有专业剧团17个,专职演出人员2 000余人;其他剧种的专业演出团体2个,演出人员合计仅250人。秦腔在宁夏的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4)陈秉智

13、主编中国戏曲志。青海卷青海省剧种表,该省共有剧种6个,其中三个本省剧种,三个传人剧种。秦腔作为第一传人剧种,于清道光年间传人,影响遍及全省,有专业剧团3个。(5)周建国主编:中国戏曲志新疆卷新疆省剧种表,共有剧种13个,秦腔排在第四(前面三个是本省戏剧),有专业演出剧团10个,演出人员634人;三个本省戏,其中有两个无专业演出团体,一个新疆曲子剧只有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演员42人。据此,笔者所谓的秦腔文化区,不是指凡是唱秦腔的地方都是秦腔文化区,而是指秦腔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专业剧团和演出人数在当地戏曲活动中占到半数以上的份量,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秦腔是西北各族人民经

14、过长期的艺术积累而形成的,它的成长、发展、振兴和研究等,都应该而且必须立足、依赖这一文化区。二、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笔者的定义,一是基于自己的研究之便;另外是区别于社会上的泛文化现象,即什么都冠以文化的标签。所以,这两个定义,可能有尚待商榷的地方。秦腔文化研究:大文化视域下,对秦腔自身诸要素的研究,含秦腔理论研究、秦腔发展史研究、秦腔音乐研究、表(导)演研究、舞美研究、班社研究、艺人生平研究、表演流派研究、剧作家研究、剧目研究、脸谱研究、化妆研究、道具研究、表演程式研究、表演特技研究等等。目前,秦腔研究中,这部分研究成果占绝大多数,最为丰富。非本文重点,具体成果,不再述评。秦腔社会文化研究:关

15、于社会文化的概念,施宣圆等主编中国文化辞典中论述为:“由社会和文化共同形成的超有机形态。使用此概念,可以避免把文化与社会两者相混淆,或相分离。但社会与文化是交织、复合在一起的整体。因此,只有在特殊的纯粹分析的情况下,二者才能彼此孤立,而分析的起点必须是整体的社会文化。一方面它建立起社会文化的连续体,同时又区别出它的两个基本趋向,即稳定的社会趋向和变动的积累的文化趋向。”由此,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文化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人创造而表现在它们身上的文化不仅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系统的影响,它们的影响或者说作用效果彼此交织,难以区分。故,倘若单研究秦腔反映或体现了秦人

16、何种精神诉求和生活样态的话,是很有困难的(后文在相关部分详述)。(2)社会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即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借用“社会文化”这个概念工具,研究秦腔这种文化反映的秦人精神诉求和生活样态,笔者认为就是秦腔社会文化研究,其实质就是对秦腔的效果或影响的研究。秦腔史中的秦腔社会文化研究就陕西而言,目前共有四个版本的秦腔史,尤其可贵的是,它们都是在文化大背景下来研究秦腔。这四个版本分别是:第一个版本是,焦文彬主编秦腔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该版本列陈观点,资料丰富,以史的观念构建全书结构,提出“研究戏曲应从戏曲声腔人手”(p25),并将秦腔的萌芽时期确定在“远古至公元580年”,每一时期,大致包括当时的文化背景、经济背景、艺术形式、艺人及其作品、艺术活动,但对秦腔社会文化所涉甚微。第二个版本是,杨志烈、何桑中国秦腔史(陕西旅游出版社,20XX),两位先生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