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01027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那你知道在科举考试以前,统治者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吗?中国古代的选官和用官制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吧!,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目标,1按照“一个中心(汉至元政治制度)、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两大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理清本课的线索。 2运用口诀记忆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度,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3区分唐朝与元朝中书省等名词。 4制作选官制度演变

2、示意图,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学法指导,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背景:汉初郡县与_并存,造成地方势力强大,发生“七国之乱”。 (2)措施:汉武帝颁布“_”。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 (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_,享有较大自主权。 (2)安史之乱后形成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封国,推恩令,节度使,藩镇割据,3北宋 (1)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_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负责监督。 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赋税。 (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兵权,通判,4

3、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_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_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的开端。 规律总结:中国古代统治者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划;实行监察制度;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管理;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等。,宣慰司,行政制度,省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中央机构变化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让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影响: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2魏

4、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_、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尚书省,3唐朝 (1)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中书、_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特点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门下,(3)影响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_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知识拓展:三省六部制较好地处理了分割相权、减少决策失误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它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皇权,4宋朝 (1)中央机构 设立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_、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

5、财权。 (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中书门下,参知政事,5元朝 (1)中央机构 设_,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_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中书省,行政,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1)时期:汉代。 (2)建立:_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3)影响: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汉武帝,孝廉,2九品中正制 (1)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2)影响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_即可步入仕途。 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门弟,3科举制 (1)时

6、期:隋朝至清朝。 (2)确立过程 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隋文帝,(3)影响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有利于打破_、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_。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特权垄断,中央集权,巧思妙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一、从汉到元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熟的时期,皇权和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 【探究问题】 从汉到元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探究素材】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

7、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有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钱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探究思路】 从材料的整体含义看,皇帝不断削弱重臣的权力,构建新的权力核心,由此得出结论(1);中枢机构变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由此得出结论(2);被削弱的官僚机构成为虚职,

8、新的官僚机构增加了行政成本,由此得出结论(3)。 【探究结论】 (1)分割或者剥夺原有中枢机构的权力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中央官僚机构日趋臃肿,政府效率不断降低。,特别说明:中央集权制存在两对基本的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两对矛盾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难点),三、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拓展点),一、口诀记忆三省六部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1)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三

9、省六部分工细,相互监督效率增。 (2)行省新制度,元朝首实行。中央中书省,全国听号令。地方设行省,中央派吏管,全国皆一统。,【解析】 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最初行省为中央派出“分任军民之事”的机构。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A,二、历史地图型材料题及解答方法 地图型材料题是把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命题材料,并依据历史地图提供的主要信息而设计题目的一种题型。它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解答地图型材料题时,一般思路是:(1)利用图例和注记认识历史地图。(2)把地图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

10、识相结合来阐释历史问题。(3)把地图信息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元朝疆域图,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但是是西藏地区,当时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理,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混淆了两者的职能,认为两者都是最高的行政机构。隋唐时期下设六部和管理全国政务的是尚书省,A项错;元朝的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地区事务,B项错;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省,D项错。隋唐时期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兼有立法的职能;而元朝中书省行使宰相职能,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正解】 C 【易错诊断】 隋唐时期中书省负责决策,不是最高行政机构;元代中书省上承天

11、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元代中书省相当于隋唐时期的尚书省。,【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区分加强中央集权与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提高皇权、削弱相权属于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不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可排除。答案为D项。 【正解】 D 【易错诊断】 (1)专制主义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解析:B、C、D三项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A项郡国并行制是汉高祖实行的,但

12、造成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是历史的“退步”。所以答案为A项。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行中书省”的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突出。皇帝为加强皇权不断削弱相权,方式之一就是分散相权。丞相人数越多,权力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就越小。D项符合题意。 答案:D,解析:材料中江革因为孝敬母亲被举荐为“孝廉”,授予官职。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人才重视德行,故选C项。 答案:C,解析:根据对材料信息“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的理解,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D项正确。A项指的是军功爵制度,B项指的是察举制,C项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答案:D,材料二,(1)据材料一,概括丞相的地位并分析其弊端。 (2)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答案:(1)地位:辅佐君主,位高权重。弊端: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易造成政局动荡。 (2)分工明确,效率提高;三省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B,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