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16235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论文浅析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一、装饰画基本概念装饰画(decorative painting)是一种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装饰画的起源可以追潮到新石器时代彩陶器身上的装饰性纹样,如动物纹、人纹、几何纹,都是经过夸张变形、高度提炼的图形。更确切的起源是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洞窟壁画、墓室壁画、宫殿装饰壁画艺术对当今装饰画的影响也非常大。装饰画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凡是从属于环境、装饰环境的画,凡是从属于器物、装饰器物的画,凡是从属于工艺制作的画,以及某些注重形式的装饰性的画都属于装饰绘画的领域,都是装饰绘画,

2、或属于装饰风格的画。从这里我们明显地感到“装饰画”一词外延的宽泛性。装饰画是人类运用审美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圆满、和谐的画面,影响着人们的情绪,陶冶着人们的性情。装饰画使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赋予生活诗意般的色彩和美感,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生活的乐趣,让人们在生动的造型、优美的形式、绚丽的色彩中获得享受和启迪。二、装饰画的特征装饰画的特征主要包括实用性、工艺性、装饰性三方面。首先,从功能上看,装饰画依附于某实用物品如器物、建筑等并与其和谐统一,达到美化的目的,如壁画;或是作品自身具有某种实际使用功能,如古代帛画。由此可以看出实用性是装饰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次,从绘制手法上看,装饰画常

3、采用特殊的材料、技法,绘制或制作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体现出工艺性特点,如民间木版年画。再次,从艺术特点上看,装饰画在创作中强调主观感受,创作者可以不受客观世界局限,对自然物象进行概括、简化、强调、取舍、夸张、变形、综合、分解等,体现出装饰性的特点。三、装饰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表现特点(一)注重心象表达中国传统装饰画表现注重心象的表达,将主观感受与意愿诉诸于装饰画这一载体。无论是以皇族统治或宗教服务功利为目的,还是以愉人悦己为目的,都体现了心想飞扬的表现原则与审美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澄怀味象”、“中得心源”等命题皆离不开心象这一主旨。重心象的表达,已由内而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装饰画表现的认识观

4、与方法论。古代的帛画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人物龙凤图”帛画出土于战国墓葬,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帛画作品。画面上方,左侧描绘了一条蜿蜒腾飞的龙,中间描绘一只振翅飞舞的凤;画面下方描绘了一位侧身站立的妇女形象,双手合十,体态婀娜,似在祈祷。画面上龙、凤、人物形象用墨线勾勒,用笔流畅,形式简练,体态生动,装饰趣味浓厚。此中,龙和凤的形象正是创作者心象的表达。创作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将外物如马头、鹿角、牛鼻、蛇身、鱼鳞、鸡爪等进行拼凑,从而臆造出龙的形象。帛画表现的内容显示了绘画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造力。(二)注重形象平面化形象平面化处理是中国传统装饰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它打破了视觉上的限定性,将

5、自然显示中的形象归纳到二维空间的范围之内。一方面,在构图上进行平面化处理,用平视角度将图形平铺到画面上,无远近空间或形象之间的相互摞叠,只有大小或上下左右的位置经营。另一方面是个体形象的平面化处理,弱化其立体感,强化其外轮廓的整体剪影效果。这一特点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或历代敦煌壁画上最为明显。汉代最享有盛名的画像石是“武梁祠”。武梁祠有五块画像石,它们构搭成石祠的左、右、后三面,以及屋顶向前向后的两披。左、中、右三面石壁的画像是连续的,上半分为两列,下半左右两墙为两列,而集中到后墙的整幅楼上楼下的宴饮场面。每一壁面分为三或四层。第一层是古代帝王和烈女;第二层是孝子义士;第三层多是刺客;第四层

6、是死者的生前生活。其装饰形象简洁生动,造型精炼、明确、饱满,充满了弧线的律动。形象的表达全靠侧影外形剪影,不受任何透视法则的约束,使观众从剪影中获得共鸣。画面用线条进行了分割,富有条理,线条一律垂直或平行,所有的内容被分门别类、秩序井然的安排在画面上,无论是人物还是战马、车饰都不分远近,不分大小,互不重叠,都处于一条基线上。(三)注重造型线条化以线造型不仅是中国传统装饰画的重要艺术表现特色,也是整个造型艺术系统的基本特征。以线造型能够最明确也最严谨地把握特征,它排斥了一切非本质因素的影响。线条不仅可以刻画形体、结构,表现空间、质感,还可以通过粗细、轻重、缓急、顿挫、曲直、浓淡来展现不同的感情性

7、格。比如直线,一般都表示静,也表示一种力量,简单、明了、直率,是男性美的象征;曲线表现动,有不安静和流畅之感。给人一种柔美、优雅的女性美。因此,运用不同感觉的线条可以塑造出画面不同的装饰风格。在中国传统装饰绘画中随处可见用线造型这一特点,传统壁画就是很好的范例,永乐宫壁画则是其中的典范。(四)注重色彩的象征性中国传统装饰画在色彩运用上不拘泥于对自然界真实色彩的模拟和再现,而是将色彩抽象成为一种文化观念,赋予了它象征性。不同的地域、时代、民族,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在封建社会里,用色彩来象征地位的尊卑贵贱,色彩的限定很严格,比如唐贞观四年的官服颜色,共分四等:一至三品服紫,四至五品服绯,六至七品服

8、绿,八至九品服青。安史之乱后,在原来的服色上又分出深浅,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三品以上用紫色。色彩还与阴阳五行相对应。所谓五行说是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为支配宇宙的自然力,并根据这五种元素的盛衰循环使宇宙得以发展、变化的思想。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此五色被视为正色。青色象征着生机勃发的春天;红色象征吉祥喜庆;黄色被奉为彩色之主,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具有多义性,白色象征着光明、纯洁,被列入正色;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所以黑色在古代中国是众色之王。由此,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红、青、黄、白、黑五色学说形成了固定的中国色彩美学体系,五色主宰了华夏民族的色彩美学观念,在传统装饰画的用色上,也主要围绕着五色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