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6235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213 大小:6.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效提分必备 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 开发利用,第十四单元 知识框图,第十四单元 知识框图,第十四单元 复习策略,本单元涉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复习时,要掌握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抓住各地区的问题和优势,学会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发挥优势的途径,并注意不同区域的比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贯穿本单元的主线,复习中应本着这一观念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第十四单元 使用建议,1.本单元共安排了3033讲共4讲内容。本单元除了需要加大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原理外,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第3032讲的“知识梳理”可作为课前预习使用,要求学生

2、在课前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掌握,上课时教师重点讲解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对探究点涉及的问题进行点拨。第33讲的“知识梳理”可作为课后的归纳使用,教师对流域及其治理的相关原理进行深入讲解,还可以结合长江流域的开发问题作进一步的验证,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2.课时建议:第31讲2课时,第31讲2课时,第32讲2课时,第33讲2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第30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30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30讲 考纲考向,【考纲概览】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能够分析荒漠化的成因,认识荒漠化的危害,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3、,并能够提出有关的治理措施。,第30讲 考纲考向,【考向定位】 1.以荒漠化地区分布为背景,考查某一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2.结合某区域的地理事件(如考古发现、沙尘暴、旅游开发等)考查荒漠化发生的历史和危害。 3.结合西部开发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和区域环境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30讲 考点梳理,一、荒漠化及其表现 1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_现象,它是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_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 荒漠化主要表现在_退化、_退化、_退化而引起的_、_和_。,土地退化,气候异常,草地,林地,

4、土地沙漠化,耕地,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经济活动,第30讲 考点梳理,【思维拓展】 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成因和分布的不同。 热带荒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所致,地形和洋流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热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到西岸,典型的地区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阿拉伯半岛和两河流域的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的沙漠、北美洲西南部的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玛沙漠等。 温带荒漠由于深居内陆,再加上重重山岭的阻挡,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导致降水稀少。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北纬3050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西部,典型的地区有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境内的塔

5、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第30讲 考点梳理,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山脉东侧的背风坡降水少,并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气候干燥。 二、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1)从地形区看:大致位于_以西,_山_山_一线以北,包括_高原,_、_盆地和_盆地等。 (2)从行政区划上看:大致包括_、_、_北部和_大部。,昆仑,阿尔金,古长城,内蒙古,河西走廊,塔里木,准噶尔,新疆,大兴安岭,宁夏,甘肃,内蒙古,第30讲 考点梳理,(3)从气候上看: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毫米以下

6、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自然特征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400,第30讲 考点梳理,极端干旱,干旱,低,半干旱,高,灌溉,畜牧,远,较近,第30讲 考点梳理,三、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1自然因素 (1)基本条件: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_; (2)物质条件: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平地疏松的_沉积物; (3)动力条件:_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4)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_。 2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于人口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_和不合理利用。,干燥,沙质,

7、大风,大,激增,过度使用,第30讲 考点梳理,主要表现:_、_、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等。 四、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1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1)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_。 (2)近代:大量移民开垦,人口_,直接加剧了荒漠化。 (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被迫放弃,剧增,第30讲 考点梳理,2具体区域的表现,水,第30讲 考点梳理,人口激增,“开放蒙境”,人口,“移民实边”,管理失误,第30讲 考点梳理,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防治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主要包括三

8、个方面:一是预防_的威胁;二是扭转_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 (2)防治的原则 应坚持维护_与提高_相结合,_、_、治盐碱、_相结合的原则。 (3)防治重点 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潜在荒漠化,正在发展中的,生产力,生态平衡,经济效益,治山,治水,治沙,第30讲 考点梳理,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_资源; (2)利用_措施和_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水,生物,工程,农,林,牧,能源, 探究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第30讲

9、要点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二者的表现可综合分析为:,第30讲 要点探究,图301,第30讲 要点探究,形成荒漠化人为因素的具体表现,第30讲 要点探究,第30讲 要点探究,例1 阅读下列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9%。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用下列选项将

10、图补充完整。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第30讲 要点探究,第30讲 要点探究,解析 本题考查了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同时可以锻炼学生对关联图题的掌握。(1)在图中提示了干旱、湿润地区分别起主导作用的外力作用是什么?湿润地区河流发育,多流水侵蚀作用;干旱地区,水分缺乏、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烈。湿润地区降水多,我国的降水多是冷锋活动造成的,暴雨多,冲刷力强,对地表的破坏强度大。干旱地区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化明显,极不稳定。(2)由于人口压力,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11、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工矿城镇建设等对植被的破坏,地表缺乏保护而使土地退化;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沙化等问题。,第30讲 要点探究,答案 (1)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的植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第30讲 要点探究,点评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是我国国土整治的重点,近些年,我国南方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也出现了“荒漠化”现象。本题通过两类土地退化现象的对比,考查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又

12、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第30讲 要点探究,第30讲 要点探究,解析 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导致的,生态环境并不脆弱;人类活动能加剧荒漠化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三江平原过度垦殖,造成黑土流失,肥力下降,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而不是土地荒漠化。,答案 D, 探究点二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第30讲 要点探究,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和原则,第30讲 要点探究,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第30讲 要点探究,(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第30讲 要点探究,(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

13、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第30讲 要点探究,3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2)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第30

14、讲 要点探究,例2 2009江苏卷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双选),第30讲 要点探究,(1)P地与Q地相比,P地(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第30讲 要点探究,解析 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地与P地之间有贺兰山阻隔,贺兰山对来自西北的冬季风起阻挡作用,P地年大风日数少,同时,贺兰山对来自东部太平洋的夏季风起阻挡作用,使得Q地年降水量少于P地。故第(1)题选AB。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故第(2)题选AC。,答案 (1)AB (2)AC,第30讲 要点探究,点评 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考查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以及荒漠化等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