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6765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中历史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基限时练(十四)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部分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其主要目的是()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抵御外来侵略C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D研究中西方文化解析比较四个选项,结合题干中的“主要目的”判断。主要目的是指根本要求、主观想法,做题时要把握这一基本点,魏源代表的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所以他们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目的是抵御外国的侵略,继续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答案B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2、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解析A项指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B项指新文化运动,C项指资产阶级革命派。结合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张进行分析,应选D项。答案D3“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解析材料的观点非常保守,为了“社稷”宁肯不要“机警多智”和“富国强兵”,是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基本主张。答案C4中国人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时往往打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牌子,由于分不清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结果形成“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的现象,

3、下列观点就是如此,“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言论应属于()A顽固派B维新派C革命派 D洋务派解析正确理解材料意思是解题的关键,材料意思是“不能变的是伦理纲常,而不是法律制度,不能变的是古代圣人的道路而不是器械物质,不能变的是人心正术而不是工艺技术”。属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观点,故选D。答案D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解析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C6早期维新思想对中国的民主思潮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说法

4、属于早期维新思想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天不变,道亦不变”C“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D“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解析A是“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派冯桂芬即有这种思想;B、D是顽固派思想,C是严复的思想,故选A。答案A7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解析本题属比较选择题,重在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区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顽固

5、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其差别的关键就是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答案C8中国古代以华夏大国自居,称外国为“夷”,而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称呼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 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的态度变化B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步客观化C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心态D中国人被迫同化于西方的强势文化之下解析“夷”是对外族或外国人的蔑称,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而客观,故称呼也由蔑视变为正视。故选B。答案B9资产阶级革命派比维新派在民权思想方面更进步的主要表现是()A国家的阶级实质B反对封

6、建统治C政权的组织形式 D反对民族压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维新派在民权方面要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要实行民主共和制。A、B是二者的相同点,D不属于民权思想。答案C10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洋务派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的主张最根本的目的是()A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B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C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用以自强D改变中国落后局面,挽救民族危亡解析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所以他们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答案A11“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

7、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嗣穈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作自己的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解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出现在19世纪末的中国,是维新变法思想的内容,已经不再是鸦片战争后林、魏的开眼看世界思潮,也不是“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是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的现状,因此,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在中国实行制度变革。答案D12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

8、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解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一方面主张民权,另一方面又反对暴力革命,因此,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文忠公全集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筹办夷务始末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

9、派的主张?出现在什么时期?(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3)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4)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时间和所代表阶级都是识记知识,关键是把握中体西用的目的、含义与评价。答案(1)主张:洋务派。时期: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2)方法:先购买,再仿造。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3)观点:不正确。理由:认识不到封建制度的落后。(4)都主张购买外国武器,认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自强的途径。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师夷

10、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若强中国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合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招商局、电线铁路,皆用来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履压,岂可行哉!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

11、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请回答:(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分歧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主张有何异同?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和材料四主张的目的有何相同之处?(4)材料三和材料四主张的实施结果有何异同?其结果的相同点又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两者分属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据此可进行比较。第(2)(3)问同样先弄清二人的阶级属性,据此可回答问题。第(4)问第一小问要求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败一成的结果;第二小问要求说明两者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答案(1)相同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分歧: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材料二认为“惟有以忠义号召合天下之心”。(2)同:都认为法制、器械、工艺可变。异:材料二主张皇权专制;材料三则要改革政治制度。原因:双方代表不同的阶级立场。(3)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4)异:后者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同:都失败了(或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