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50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文学自传陆羽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注: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就,后隐居苕溪。有茶经传世。译文: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赏析: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麻菊花,邀友人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不加

2、雕饰,流畅潇洒。曾子杀猪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

3、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规谏(jin)豁然(hu)多瞋(zhn)B不愆(yn) 当道(dn) 苕溪(tio)C结庐(ji) 黜守(ch) 汉沔(min)D别墅(sh) 游处(ch) 书函(hn)解析:A项,“瞋”读“chn”;B项,“愆”读“qin”;C项,“结”读“ji”。答案:D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羽将授孔圣之文B距关,毋内诸侯C故卢黄门侍郎所与D宜野人乘蓄解析:A项,“授”通“受”;B项,“距”通“拒”,“内”通

4、“纳”;D项,“蓄”通“畜”。答案:C3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矫怜抚爱矫:假装B折其楚乃释 楚:鞭子C意有所适 适:往,到D因与之游处 游:游泳解析:A项,矫:矫正;B项,楚:木名,即牡荆,茎干带刺;D项,游:交游,往来。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公因矫怜抚爱因倦所役B以门人之伯主焉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C此物皆己之所惜也陆子盖今之接與也D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由是俗人多忌之解析:C项均为“助词,表判断”;A项,介词,因为/介词,于是,就;B项,代词,他/句末语气助词;D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答案:C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5、完成57题。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又与人为信,纵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读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或:或者B豁然不惑 惑:疑惑C凡

6、与人宴处,意有所适 宴处:闲处D不杂非类 杂:混淆解析:A项,或:有人。答案:A6下面各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孰:代词,哪一个/表反问,什么;C项,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D项,相:互相/偏指一方,第二人称代词,你。答案:B7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与人为信,纵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_答案:等到与别人有约,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住道路,也不会延误。(2)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读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_答案: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

7、隐士整日谈天饮酒。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少植节操,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少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尚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8、”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薾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赞曰:令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节选自苏东坡全集)注:陆先生: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饫(y):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山薮:深山密林。薾(n):疲困的

9、样子。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认为好;好的。B项均解释为“一定”。C项于是,就;凭借。D项在以后;既然。答案:B9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少植节操幸惟陛下采择至此上鼓舌欣然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其忠可谓尽矣A BC D解析:说叶嘉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气节品行;是叶嘉回答皇帝的问题,表达自己的幸运。答案: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薮猥士”“嘉以布衣遇天子”写出叶嘉出身低微。B文章刻画了叶嘉外貌似铁、威武不屈、敢于直谏、忠心报国的形象。C“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既暗喻茶质

10、苦劣,又写出“喉舌”的职责。D文中的“叶嘉”可以理解为人名,也可以理解为对茶的赞誉,即“茶叶嘉美”。解析:C项,既未暗喻茶质,又没写叶嘉职责。答案:C11断句与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嘉 以 布 衣 遇 天 子 爵 彻 侯 位 八 座 可 谓 荣 矣 然 其 正 色 苦 谏 竭 力 许 国 不 为 身 计 盖 有 以 取 之答案: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_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_答案: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

11、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参考译文:叶嘉,福建人。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出游时遇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记下他的言行并在当时传颂。皇帝读了有关他的言行的记录,认为很好,就下令建安太守召见叶嘉。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勃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你采

12、摘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一会儿之后,皇帝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大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好的品种,年年上贡。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钜合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的行列,可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很值得学习的。四、能力迁移12(书)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