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27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朱绂(f) 脍切(hu)嬗变(shn)河畔(pn)B衢州(q) 京畿(j) 菰米() 妃子(fi)C春苑(yun) 舞筵(yn) 灵犀(x) 茎叶(jn)D蓬蒿(ho) 芙蕖(f) 赝品(yn) 栖息(x)解析:A项,“脍”读“kui”;C项,“茎”读“jn”;D项,“栖”读“q”。答案:B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不得诺贝尔

2、文学奖,也无人质疑他是优秀的中国作家,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不是就该将他的位置挪近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换一批评委,结果就很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千万别以成败论英雄。莫言自己在获奖后也表达了“惊喜”和“惶恐”。诺贝尔文学奖曾被人戏称为“死吻”,意思是获奖作家住往会更加慎于出手,放不开手脚去创作,作品质量也会江河日下。但愿莫言是个例外,小说创作一如既往地游刃有余。A质疑 B大相径庭 C江河日下 D游刃有余解析:A项,质疑:提出疑问;B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关很远或矛盾很大;C项,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流,比喻事业、局势、形势等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不能用来形容作品的

3、质量;D项,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习近平总书记12月7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B离CBA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高校毕业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解析:

4、A项,搭配不当,“看到”与“欢迎”不能搭配。B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试训情况理想”前。D项,句式杂糅,“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过多方面的考量”与“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两句杂糅,只能选一种说法。答案:C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屋后的山在冬天可以阻挡呼啸而来的北风,起到防寒的作用。池塘既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又能调节气候,给村庄带来勃勃生机。岭南地区的村落,家家户户周围都有山丘、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许多人认为,好的住宅就应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过水面,穿过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屋前的池塘与池塘

5、边种植的树竹融为一体,在整个房屋布局中 不可或缺。A B C D解析:先说岭南地区村落的生态景观特点,然后分别从“背山”“坐北”和“面水”“朝南”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住宅的好处;在讲“面水”“朝南”时,先讲池塘和树竹,再分说它们的作用。答案:A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咏花诗词的鉴赏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这种创作

6、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

7、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士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

8、其花,唯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5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

9、栽培情况。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解析:A项,判断过于简单、笼统;B项,“趣味”的内涵太褊狭;D项,主体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答案:C6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B我们欣赏这样的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解析:B项,属于鉴赏活动,不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答案:B 7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

10、术效果”的一项是()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唯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D戴叔伦的“诗家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解析:A项,属于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答案:A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题目。(6分)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过勤政楼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

11、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开元八年(720)。西老柳: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开元年间(713741)所种。长庆二年:穆宗长庆二年(822),其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承露丝囊:唐开元十七年,以玄宗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百官献承露囊(相当于现在的“荷包”),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馈赠。紫苔: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答案:(1)白诗为对人生迟暮而感慨,(1分)同时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1分)杜诗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深沉

12、感慨。(1分)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勤政楼,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3分)答:_答案:(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1分)第一首诗以柳衬人,将柳树的垂老与诗人自己的迟暮进行对比。(1分)第二首今昔对比:昔日佳节隆盛,欢乐热闹;今朝苔藓称意,人去楼空。(1分)(意思对即可)9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名句。(四题任选三题)(6分)(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_,_?(白居易问刘十九)(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3)_,_。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4)_,_。妆罢低声问夫婿

13、,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答案:(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4)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