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009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低倍显微镜视野与高倍显微镜视野相比,其特点是()A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小B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小C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大D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大解析低倍镜放大倍数小,细胞看起来较小,视野范围大,看到的细胞多,视野明亮。答案A2在低倍镜下观察标本时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用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A移动装片B调节反光镜C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解析因题中说到换高倍镜后物像不清晰,说明焦距不准,应该调细准焦螺旋。答案C3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此显微

2、镜的放大倍数为()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B面积放大了400倍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且是放大后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答案A4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苔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解析材料无论大小,都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比较满意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心后再换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答案D5实验中

3、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解析由图知,视野A、B、C、D所在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依次递增,在高倍镜下实际视野较小,进入眼中的光线较少,所以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答案D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体积差不多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

4、和宽度,如长度或宽度放大n倍,面积则放大n2倍,而视野范围直径缩小n倍,视野范围面积缩小n2倍。所以放大2倍后,视野面积缩小到原来的1/4,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体积小,一般原核细胞体积是真核细胞的1/10左右;显微镜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减弱光照,用较小的光圈。答案A7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的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Aa BbCc Dd解析同一架显微镜用同一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

5、的镜头长度越长,到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长度越短,到载玻片的距离越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答案D8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各细胞均具有核糖体B具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生物有C. 和是一类生物,是一类生物D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解析图中依次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大肠杆菌和蓝藻,均为单细胞生物,其中为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和染色体等结构,而为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和染色体。从代谢类型看,和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均为异养型生物。答案C92011年夏季,太湖蓝藻泛滥成灾,2012年夏青岛海域爆

6、发浒苔(绿藻),都引起社会关注,某同学用高倍镜观察蓝藻与绿藻,发现两者差异主要表现在()A细胞膜 B细胞质C细胞壁 D细胞核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而绿藻有以核膜为界限的完整的细胞核。答案D10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B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C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解析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将发现的“小室”命名为细胞,其实是死细胞,主要是细胞壁部分。答案B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7、()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C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细胞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系统解析原核细胞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仍有差异,具有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易错点:认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答案D12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C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D动植物

8、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解析绝大多数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均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各类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不完全相同。答案D13如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有裸露的DNA分子,所以属于典型的原核细胞。答案B14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

9、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依据物像放大时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明确丙与乙的关系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装片移动方向。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丙图是乙图放大后的物像,应选用甲图中组合。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物像位于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答案D二、问答题(共44分)15(24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

10、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把_移到_。_。_至物像清晰。(2)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放大倍数)。(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才可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_。解析(1)考查低倍镜换高倍镜的程序。(2)一

11、行8个细胞放大后视野中看到2个放大的细胞,从数量推算放大了4倍,所以物镜为40。(3)显微镜下成倒像,但不改变转动方向。(4)由于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质少,且为扁平形,在光学显微镜下,应降低亮度,通过缩小光圈及选用反光镜的平面以达到目的。答案(1)要放大观察的物体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2)40(3)逆时针(4)缩小光圈并换用平面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16(20分)如图为蓝藻和细菌结构图,据图回答:(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A、B属于_细胞;从代谢类型上看,A细胞内含有_和_,属于自养型生物;B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_或_的异养型生物。(2)A、B两类生物共有的结构是_,这也正说明了细胞的_性。答案(1)原核藻蓝素叶绿素腐生寄生(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