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4375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选修4本章概述城乡聚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的场所。了解城乡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探讨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课题。学习重点1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和成因。2中外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3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4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学法指津1举例说明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和成因。2结合图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3选择你附近的城市,讨论

2、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读下图,完成12题。1在四幅图片中,属于聚落环境的是()A BC D2图片与图片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A密集 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C高效率和高效益 D多功能许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状况。据此完成35题。解析:聚落不仅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还包括与居住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图依次描述的是村落、梯田、车间和城市,它们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与乡村聚落相比,密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答案:1.D2.A3下列四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的是()A上海、纽约和伦敦 B巴黎、伦敦和北京C武汉、

3、重庆和宜宾 D南京、武汉和成都4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5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A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宜宾位于岷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的不断增长。到城市发展后期,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第三产业的推动。答案:3.C4.B5.B6下图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

4、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3)题。(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_,有利于_,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深厚,且土壤肥沃,这样的聚落一般顺河道可伸展成_状。(2)D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3)四个聚落中,比较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是_和_。答案:(1)河流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带(2)交通便利(3)BD1读下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据此完成23题。解析:依据图示的地理特征及经纬度数值判断,该区域位于塔里木盆

5、地。盆地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较小,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是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城镇沿河流分布。答案:D2古诗描写的自然环境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西南地区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C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D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华北地区3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A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B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C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D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45题。解析:本题组通过古诗的语言描述考查沙漠边缘的乡村

6、聚落。第2题,由材料“一阵风来一阵沙”,判断该地为多风沙的天气,应为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有人行处没人家”说明该地人口密度较小,而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第3题,由上题得知该地位于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缺乏水源。在缺水干旱地区,乡村聚落往往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在沙漠边缘的地下水出露处则形成绿洲,分布特点为在水源附近呈点状分布。答案:2.B3.B4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5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

7、量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但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此处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地方,故选D项。第5题,在农业社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越小,规模越大,因此C项正确。答案:4.D5.C6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A团状,地质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

8、,河流因素7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B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9该聚落()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下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 210米)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读图,并完成1011题。 解析本题主要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其涉及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此

9、类试题,多给考生必要的图文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选择合理的正确答案。重点考查考生对于人文地理中聚落的区位选择、环境脆弱区的生态问题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读、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答案:6.D7.A8.D9.C10. 20002010年新增聚落主要分布于()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 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 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 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读图理解和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挖掘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人地压力大,生态脆弱等隐性信息。乡村聚落的布局要有利于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

10、;平坦和接近水源的区位是有利于生产生活的。通过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各个海拔和坡度的聚落密度都在增加,但增加幅度最大的聚落主要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坡度较大的山地陡坡、海拔较高的山地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答案: B11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A农业规模下降 B暴雨灾害增加 C生态环境改善 D环境负荷加重解析:两个年份的数据比较看出乡村聚落密度、新增聚落的坡度和海拔都在增大。说明随着该流域人口的增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乡村聚落的面积在扩大,但受地形的限制和人们获取土地资源的需要,聚落海拔和坡度均在增加。为了获得土地资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人类

11、活动逐渐向高海拔和较大坡度的区域扩展,这样势必导致环境负荷增加,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答案:D12根据材料及图,完成(1)(2)题。通常人们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从表面上看,城乡聚落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但实际上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下图A、B为城乡聚落景观对比图。(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类型(填序号)生产活动方式建筑等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完善度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时间农业活动分散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相对完善(2)结合上图,联系你身边的城市或乡村,推测聚落是怎样形成

12、的。答案:(1)类型(填序号)生产活动方式建筑等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完善度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时间A农业活动分散相对落后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B非农业活动密集相对完善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2)聚落的形成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乡村聚落是人类社会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的,即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人们开始定居后形成的;城市则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由于剩余产品出现,商人出现,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由集市慢慢演化而来的。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以“祝福祖国、共享全运”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于2009年8月16

13、日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了点火起跑仪式,点火仪式后,“十一运”圣火在北京进行了首站传递,并依次在全国省会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了传递(如下图),于9月19日传递至山东后依次在山东省内17地市传递。材料二据历史记载,约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建立周朝大封诸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封功臣于燕和蓟,这就是北京建城的开始。材料三燕京城的城市区位。(1)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并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说明古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3)说明古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答案:(1)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科技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3)位于几条古代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距海较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