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2444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2014年月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三年历史适应性练习(一) 13.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答案】A【解析】考点: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概念。材料所讲的“领地国家”是在西周。而B、C、D都是封建制度王朝。所以答案选A。14侯建新指出:“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

2、代概念。”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A改变了欧美选官制度 B带来社会公正与公平 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答案】D【解析】考点:科举制度。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说明科举考试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的藩篱,没有体现近代化的内涵,故D正确。15王国维先生曾说:“我朝三百年问,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国初之学大”主要是指( )A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拓精神 B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 C注重经典考据的学术风气 D批判传统的进步思潮【答案】D【解析】考点

3、:明清进步思想。从材料国初这样的时间可以看出AC项错误,A项是近代鸦片战争后的思想潮流;C项是乾嘉学派考据之风。B项错误,明清时期主要是出现了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进步启蒙思想,故选D。16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答案】A【解析】考点:经济体制

4、改革历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地平台,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17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

5、,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答案】B【解析】考点:罗马法。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同时尊重对方的经济利益,只有B项涉及到私有财产部分。因此B正确。故选B。A项体现不出私有财产等内容来;C项涉及的是维护未成年人利益的条款;D项是保护的私有财产所有权,未体现出对方的利益。1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

6、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社会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D全球史观【答案】D【解析】考点:考察史观问。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孤立分散发展到走向整体 世界的过程,题干反映的历史分法正是全球史观的体现。19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信仰得救 C理性主义 D天赋人权【答案】C 【解析】考点:启蒙运动。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信息可以看出作

7、者强调了人的理性,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20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答案】C【解析】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C符合题

8、意,而A表述错误,材料主要阐述的是本国的经济的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到国际竞争;B表述错误,生产组织的变化指的是有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D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合。故正确答案为C。21.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宗教改革的认识。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5

9、17年1546年) ”和所学史实可知正处于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人们激烈地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这使宗教改革演变为激烈的社会改革运动。所以应选A。22.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议会是立法机关 B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C议院由两院组成 D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答案】B【解析】考点: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解散众议院时须经参议院同意。所以答案选B。23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

10、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答案】A【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A项正确;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B项;也没有提到以工代赈、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C、D项。故选A。24二战后,丘吉尔在中立国瑞士发表了一篇演讲 欧洲的悲剧。文中,丘吉尔极力呼吁欧洲各国捐弃前嫌,携手共渡难关。丘吉尔认为,欧洲要想从势如累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最好的

11、办法就是“重建一个欧洲大家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丘吉尔极力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B丘吉尔主张和苏联一道建设欧洲大家庭 C这一反思和欧洲整体实力的下降密切相关D表明丘吉尔反对冷战,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答案】C【解析】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思想是吸取了近代欧洲长期战乱的背景,进行的反思,同时也是因为欧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实力下降,需要团结起来维护自己安全的需要,故选C。38.(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

12、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

13、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

14、大选的主要政党党名发起人在会议中所占席数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8分)(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13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7分)(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8分)【答案】(1) 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8分)(2) 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

15、尚崇洋。(4分)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9分) (3) 政治局面: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民主共和成为潮流。(3分)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官僚参与其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受到掣肘。(4分) (4)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或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民主共和成为主要潮流;政党政治活跃;思想文化:西方文化及习俗传入中国并逐渐被民众接受。(8分)【解析】考点:近代西学的传播与中国的民主实践。(1)这题需要结合材料一来回答,所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占总数的30%”、“新豆栏医局,重要场所”、“一批先前已经入教、供职其中”、“办起学校和医所”、“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各一所”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