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2433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爱莲说》课后练习 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爱莲说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基础知识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周敦y( ) 甚蕃( ) y( )泥 濯( ) 不蔓( )不枝xi( )玩 隐y( ) 清涟( ) 噫( ) 鲜( )有闻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3)濯清涟而不妖 (濯: 清涟: )(4)不蔓不枝 (蔓: 枝: )(5)香远益清 (远: 益: )(6)亭亭净植 (亭亭: 植: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 )(8)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 鲜: )(9)宜乎众矣 (宜: )3、默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来,

2、。予独爱 , ,中通外直, , ,亭亭净植, 。 予谓菊, ;牡丹, ;莲, 。噫!菊之爱, ;莲之爱, ? 牡丹之爱, !4、文学常识与积累(1)爱莲说作者 , (填朝代)著名哲学家。字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2)“爱莲说”中的“说”是 。(3)文中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是 (填朝代)著名诗人,名 ,字 ,他的诗里一再写到菊花,请你默写出一句: 。(4)爱莲说是赞美荷花的传世名篇,你还读过哪些写荷花的诗词?请默写出两句: 。 。二、文本导学探究(一)整体感悟(1)文章采用了 的写法。作者从 、 、 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君子的品质:“ , ”表现莲

3、花的质朴,比喻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傲,“ , ”呈现莲花的体态正直,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 , ”反映莲花的端庄美好,比喻君子美名远扬、志洁行廉、庄重又令人敬佩。以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作者 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 的鄙弃。(2)作者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请分别简要分析。 (3)在作者看来,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请用原文回答。 (二)课内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4、,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局长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当然)C亭亭净植(植:种植) D不蔓不枝(长枝条)2、下列字都是一词多义的字,写出它们在不同词句中的不同意思:(1)独 无独有偶(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鳏寡孤独( )(2)鲜 陶后鲜有闻( ) 屡见不鲜( )(3)益 香远益清( ) 大有裨益( )(4)宜 气候宜人( ) 宜乎众矣(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出淤泥而不染 卒辇而致之C水陆草木之花 何

5、陋之有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4、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文章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菊花的隐逸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对雍容牡丹、隐逸菊花的鄙夷和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C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节和风度,以及莲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

6、追求。D文章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6、作者赞美莲具有哪些高贵品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7、作者以花喻人,又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在文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周敦颐赞美莲“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也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怎样看到这种观点呢? 10、简要谈谈本文在做人方面给你的启示。 三、综合拓展提升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注释】秣陵: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簪:簪子。珥:用玉做的耳饰。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