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1111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5四川雅安三模12)图4为1947年苏联发表的一幅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图中文字“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意在说明借助该计划()A美国控制了西欧经济B西欧实现了经济复苏C美国和西欧遏制苏联D美国与西欧实现共赢【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漫画体现了美国通过财政贷款实现了对西欧经济的控制,故A项正确;漫画没有体现西欧的经济复苏,故B项错误;漫画没有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美国处于优势地位,没有实现美国和西欧的共赢,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四川南充三模7)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中苏的合与分改变了冷战

2、的走向。全球通史书中也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这反映了()A冷战是由中苏结盟而引发的 B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取决于中苏两国C中美关系缓和促使冷战结束 D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冷战是由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故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且与世界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有关,并不仅仅取决于中苏两国,故B项错误;中

3、美关系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联合抗苏并不能促使冷战结束,反而加剧了冷战的局势,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中苏合与分改变了冷战的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两个事例都强调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四川广元一模11)对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的解读,正确的有()类别1950年1953年19541961年1962年1970年美国145496405478523778苏联155255267436499720日本-0303040413中国2525037993237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增加冷战格局形

4、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较大关系A B C D【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局部“热战”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增多,故正确;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阵营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军备竞赛,故正确;日本是二战时期战败国,不具有常备军,国防有美国来承担,故正确;1970年中国国防开支增大和中苏关系恶化有关,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受到“文革”严重破坏,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4(2015四川宜宾二模13)(25分)计量研究方法可以拓宽

5、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普京语:“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地缘政治的重大灾难”。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表2(3)据表2归纳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几种心态。(2分)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分析俄罗斯人这些心态。(8分)【考点】(3)俄国十月革命;斯大林模式;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

6、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解析】(3)第一小问心态,从材料三表2所做的4次调查可以看出整体肯定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的推动作用,当然也有持否定立场的,还有犹豫不决的;第二小问原因之历史原因,苏联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制度日趋僵化,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的巨大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现代俄国发展的政治基础;30年代苏联工业化发展卓有成效,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是肯定的原因;第二小问现实原因,俄罗斯民众仍在反思十月革命及其大国心理;“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地缘政治的重大灾难”执政

7、当局的舆论引导。【答案】(3)心态:肯定、否定、犹豫,但整体看是肯定的(2分)历史原因:否定、犹豫: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3分)肯定: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3分)现实原因:俄罗斯民众仍在反思十月革命及其大国心理;执政当局的引导。(2分)5(2015四川广安二模14)(共28分)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材料三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3)比较两幅

8、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6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解析】(3)图1依据“黄鼠狼给鸡拜年”主题来说明,意图结合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来说明;图2从“把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来说明西欧国家共同前进,意图结合所学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作用来说明。【答案】(3)意图:图1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为主题,意图告诉大家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通过援助复兴西欧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图片解说1分,意图2分,共3分)图2把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并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了

9、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图片解说1分,意图2分,共3分)解析:图片2为上世纪50年代法国的宣传画,当时煤钢联营,一体化已经起步,加上强调共同前进,因此其意在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6(2015四川宜宾一模14)(33分)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3)根据材料四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图5予以解释。(10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

10、共体成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3)图5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危机反映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对抗让世界不得安宁。欧共体的建立,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此背景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反映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答案】(3)整理:图4所示表现在美苏争霸;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等方面,(

11、2分)分别体现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因果:二战后,美苏由于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形成两极格局,取代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使不同制度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2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等因素,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挥联合国的的作用,并促进世界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4分)7(2015四川自贡一模13)(25分)联合国教科文组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每年2月21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六次高潮时间表现第

12、一次1862年19世纪末分别设立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广州广方言馆(1864年)、武昌自强学堂学府,形成甚具气势的外语教育格局。第二次1919年前后1911年清华学堂的成立是个重要的标志。诞生了一批学术界的巨子竺可桢、茅以升、胡适、林语堂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朱德等。第三次1945年抗战胜利后1948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初、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1948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外事学校。1946年,延安外国语学校在哈尔滨复校。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第五次1964年标志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

13、七年计划纲要。第六次1978年后外语教育出现全面、持续的高潮。这次的高潮远远地超出了外交领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扫除语言上的障碍。“外语教育就是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据李传松中国外语教育史初探整理(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任选三个时期)(6分)由此指出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60年代对外关系(中苏关系恶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解析】(2)第一小问,

14、“说明时代变迁”,结合每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答案】(2)变迁: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开展,为培养翻译人才开设外语教育。 1919年前后,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等影响下,先进的中国人纷纷从国外寻求救国道路。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美帝国主义扶蒋,而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故出现国统区的英语热和解放区的俄语热。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冷战”;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64年,在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教育部把第一外语由俄语改为英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外语教育出现持续高潮。(任三个时期6分)影响: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是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3分)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2015四川绵阳三模12)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 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 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 【解析】据材料“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