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0912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0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2,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1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 (1)当代国际分工中,科学技术因素所起作用大大加强,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分工体系中,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特,3,别是高技术产业。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农矿等初级产品的主要产地。但不少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有不小进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大发展。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已建立了一些先进技术产业部门。 (2)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良好的通讯条件以及较高的资金投入。这些条件使得

2、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主要出现在发达工业国家(如美,4,国); 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便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生产。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地逐渐按国家人均收入和技术高低排列的顺序转移到越来越低的国家。产品生产区,5,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3)20世纪50年代,劳动密集型工业首先从欧美转移到日本,60年代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80年代,

3、随着“四小龙”产业结构升级,又向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和中国沿海转移。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呈现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从南方向北方转移的趋势。一些操作复杂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位于技术劳动力丰富的发达国家。例如,高级手表工业在瑞士,高级时装工业在纽约、巴黎、伦敦等。,6,(4)污染工业(包括工业垃圾)的转移:由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标准越来越严格;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环境质量标准设定得较低,污染物排放成本低,由此导致了一些高污染型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转移。 (5)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主要是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资源,占领当地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以及

4、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地价低廉的特点。被转移产业的层次由低到高次第展开,发达国家的跨,7,国公司始终控制着高附加值的研发(资金、技术优势)和市场销售(品牌优势)环节。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以及避开贸易壁垒等。 (6)产业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区有利于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也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升高等问题。对迁入区(欠发达区)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就业,也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8,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1)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

5、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2)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9,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

6、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10,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3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科学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工业化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化处于不同的阶段,三大产业的比重不同,工业化早期三大产业呈现一二三排序;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11,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三大产业的比重呈现二一三排序;实现工业化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比重相对

7、下降,三大产业的比重呈现三二一排序。,12,例1:(2011江苏卷)图1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3,14,(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该类产业的特点是_, 集聚的优点是_。,15,【题眼】 空间分布;区位条件;高度集聚;产业转移有利影响,16,第(1)题,看图可直接得出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工业在东部,农业在西部。第(2)题,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港商投资的主要有利因素有国家政

8、策、位置、交通、劳动力的数量、成本等。第(3)题,工业集聚的主要优点有便于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最终提高利润等。,17,【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专业化明显,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生产过程分散 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18,【思路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工业,包括工业区位条件、工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影响等。回答问题时需联系原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年1

9、2月11日报道: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然而,记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20,材料二 表1 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21,表2 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发展阶段,注:2004年数据,根据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22,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23,材料四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24,(1)从以上材料可知,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_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_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_、_方向转移。 (2)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3)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

10、业“搬家”所带来的影响。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中期,后期,粤北(北),粤西(西),25,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第(1)题,比对表1和表2数据,观察图可推知答案。第(2)题,审题是产业接收地优势,需结合转移工业特点进行分析,注意答案全面。第(3)题,产业接收地接收产业转移的影响有好有坏,需全面分析。第(4)题,珠江三角洲未来之路,即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后的发展道路,考生思考时应结合产业升级理论。,26,【答案】 (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地租;广阔的市场。 (3)加快接收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水平;可能会加大环境污染程度

11、。 (4)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经验,大力开发自主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现有的流通渠道,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27,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我国存在着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物能南少北多、东少西多,水能西多东少,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等。,28,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

12、响(以西气东输为例),29,30,31,例2: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工程示意图,回答:,32,(1)“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_自治区,东至_工业基地,所输送的能源是_。“西电东送”工程的作用是把西南、中南地区的电力送达_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在图中用字母填写有关地理事物名称: A塔里木盆地 B上海 C二滩水电站 D三峡水电站 E珠江三角洲 F京津唐地区,新疆维吾尔,沪宁杭,天然气,长江,33,(3)在图中用实线箭头画出“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路线。 (4)简述两大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题眼】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经济发展意义

13、,34,(1)、(2)和(3)题考查“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线路基本情况,考生结合所学填写。第(4)题,两大工程的意义。题干问的是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考生在回答时应着重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合题意,不用答。,35,【答案】 (2)、(3)填图见下图:,36,【答案】 (4)有效地缓解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短缺的局面,有助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两大工程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的解决;两大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推动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37,【思路点

14、拨】 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基本情况,考生应抓住问题本质,结合原理进行回答,并注意地理专业术语的运用。,38,(2011安徽卷)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1)(2)题。,39,(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 Cc、a、b Db、c、a (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D,B,40,(1)从能源生产总量看,1978年能源的生产重心在华北地区,目前我国能源生产向西部发展明显,其重心变化轨迹对应c。2005年GDP重心应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GDP重心变化轨迹为a。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为b。(2)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就是说要加强我国东部能源生产的发展,结合选项可知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东西间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