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0672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一、选择题(每题4分,52分)1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而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电子的转移

2、;C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D反应物中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解答:解:A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故A错误;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根据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C错误;D根据反应物中含元素化合价升降,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的依据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3、( )A石油、煤、小苏打都是混合物B烧碱、纯碱、碱石灰都是碱CHNO3、NaOH、NaNO3都是电解质DHCl、H2SO4、NH3都是酸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A、小苏打属于化合物;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碱石灰是混合物;C、强酸、强碱、大部分可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D、HCl、H2SO4属于共价化合物解答:解:A、小苏打属于化合物、纯净物,故A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碱石灰是混合物,不属于碱,故B错误;C、强酸、强碱、大部分可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故C正确;D、HCl、H2SO4是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4、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明确物质的成分和相关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是为了除去溶剂得到晶体,蒸馏是为了得到液体成分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用于描述一定粒子数目的物理量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A蒸发利用水挥发而使晶体析出,蒸馏利用沸点差异分离液体混合物;B金属氧化物可能为酸性氧化物等;C酸性氧化物可能为金属氧化物;D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解答:解:A蒸发利用水挥发而使晶体析出,即为了除去溶剂

5、得到晶体;而蒸馏利用沸点差异分离液体混合物,故A正确;B金属氧化物可能为酸性氧化物等,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还有过氧化物等,故B错误;C酸性氧化物可能为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用于描述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物质分类、物质的量的理解等,为高频考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

6、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作业,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解答: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故A正确;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B正确;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

7、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故C错误;D、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熟悉胶体的性质及判断即可解答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1 L 0.1 molL1 NH4NO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2NAB含有58.5 g氯化钠的溶液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C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 L乙烯中CH的个数为4NA

8、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求出硝酸铵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硝酸铵中含2mol氮原子来分析;B、氯化钠为离子晶体;C、KIO3+6HIKI+3I2+3H2O反应转移5mol电子,生成3mol碘单质;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解答:解:A、硝酸铵的物质的量n=CV=0.1mol/L1L=0.1mol,而1mol硝酸铵中含2mol氮原子,故0.1mol硝酸铵中含0.2mol氮原子即0.2NA个,故A正确;B、氯化钠为离子晶体,故氯化钠中无氯化钠分子,故B错误;C、KIO3+6HIKI+3I2+3H2O反应转移5mol电子,生成3mol碘单质,故生成3mol碘单质的

9、时候转移5mol电子即5NA个,故C错误;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乙烯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含有的CH键个数少于4NA条,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6如图是用500mL容量瓶配制0.10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错误步骤有( )A1处B2处C3处D4处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用500mL容量瓶配制0.10molL1 NaOH溶液的一般步骤:首先计算所需要的溶质的物质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注意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

10、,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然后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将溶液转移到500ml的容量瓶,注意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刻度线下方,然后洗涤烧杯23次,洗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蒸馏水到容量瓶,离刻度线12cm时该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于刻度线相切,定容时人眼应平视刻度线,摇匀容量瓶中溶液使其均匀,据此解答解答: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称量氢氧化钠时,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潮解变质,应用小烧杯称量;玻璃棒引流时,下端应靠在刻度线以下;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11、液的方法,熟悉步骤和正确的操作、熟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7同物质的量浓度的KCl、CaCl2、AlCl3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1,这三种溶液中Cl浓度之比是( )A3:2:1B1:2:3C1:1:1D2:3:1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Cl离子浓度=溶质浓度化学式中Cl离子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据此判断解答:解:同物质的量浓度的KCl、CaCl2、AlCl3三种溶液,令浓度为cmol/L,则:KCl溶液中c(Cl)=c(KCl)=cmol/L,CaCl2溶液中c(Cl)=2c(CaCl2)=2cmol/L,AlCl3溶液中c(Cl)

12、=3c(AlCl3)=3cmol/L,故相同浓度KCl、CaCl2、AlCl3三种溶液中Cl浓度之比=c:2c:3c=1: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比较基础,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造成最终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容量瓶事先未烘干B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C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D定容后,摇匀时有少量液体流出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c=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

13、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解答:解:A、容量瓶事先未烘干,由于定容还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即不影响配制结果,故A错误;B、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根据c=可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错误;C、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可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D、定容后,摇匀时有少量液体流出,由于溶液的均一性,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该

14、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贴近2015届高考,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注意明确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 NaOH溶液:K+、Na+、SO42、CO32B0.1 molL1 NaHCO3溶液:K+、Ba2+、NO3、ClC0.1 molL1 FeCl3溶液:K+、NH4+、I、SCNDc(H+)/c(OH)=1的溶液:Ca2+、Na+、ClO、N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B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C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生成络离子;Dc(H+)/c(OH)=1的溶液,溶液显中性解答:解:A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CFe3+、I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Dc(H+)/c(OH)=1的溶液,溶液显中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2015届高考常见题型,把握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及络合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