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0588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抚宁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单项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试卷类型和科目涂黑。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语为何不是“经

2、”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

3、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

4、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

5、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1“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分)(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D国语

6、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2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分)(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

7、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

8、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日:“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

9、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深衔之衔:怀恨 B乃宣言于众日 宣言:宣布C开仓以赈穷乏 穷乏:贫困的百

10、姓 D预宗正属籍 预:预先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 “桀黠”的一组是(3分)()然任气纵暴 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因执之陈兵艺无故殴击之 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

11、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冶州。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5分)(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释:1、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

12、处指主人公的丈夫。3、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8、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5分)9、李重元的春词和杜牧的清明都写到了”断魂“,两者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简要分析。(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送别场景中,“ ”从环境角度渲染了当时悲壮的氛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阕描写了朝气蓬勃的青年,“恰同学少年, ”写出了他们的青春和才华,“挥斥方遒”,写出他们的意气奔放,而“ ”则直接表达了他们对权贵的蔑视。戴望舒在他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最后消失在颓

13、圮的篱墙。再别康桥中,诗人撑着长篙去“ ”,揭示了他寻梦的地点和过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高锟:牵动世界神经的“光纤之父”(1)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画面,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视频聊天这些事情改变着人类生活,世界也因此拉近了距离。但你可曾想到,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华人科学家发明的“光导纤维”,是它,牵动着世界的神经更敏锐地向前发展。可以说,没有光纤,就没有互联网时代。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掀起了一场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2)这个人,就是英国华裔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光纤之父”高锟教授。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

14、布,授予他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父亲用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其取名。祖父高吹万,乃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其父高君湘是律师,家境优渥,但家教甚严。高锟幼时便受到国学启蒙。扎实的国学基础,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4)高锟从小就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都想亲手鼓捣尝试一下。当时,高家楼顶有个小阁楼,这里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拆得七零八落的闹钟,大卸八块的收音机尽管凌乱不堪,但这里却是他科学梦萌发的温床。后来,他迷上化学,尝试自制炸弹。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组装了一部收音机。(5)1948年,高锟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由于港大没有他感兴趣的电机工程专业,他只好远赴英国,入读著名的伦敦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毕业后,高锟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工程师。(6)光,也许是最平常的东西。它时刻在人身旁,很久以来却又一直无法捕捉、称量。高锟,就是一个与光游戏并作出巨大成就的人。如果将光比成淙淙水流,那么通过“管道”输送它的科学尝试,早有先例。早从1841年开始,就有科学家尝试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