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0480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20年来,由于现代化、

2、城市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就连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于梁祝传说,故而急需进行保护。 关于梁祝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书中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写到梁祝死后化蝶。 据专家考证,梁祝传说起源于1600多年前的浙江省宁波鄞州,梁山伯原为鄞县(即鄞州)县令,清正廉洁,辛劳过度,病死任上。现存较早也较

3、完整的宋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还明确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庙时间,说梁山伯终年21岁,尚未婚配。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奇丽的故事情节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贞精神;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久而久之,梁祝传说已衍化为宁波鄞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 梁祝传说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被作为真实的事件附会于多

4、个不同的地区,而梁祝也便兼有了多种不同的户籍。就目前来看,全国至少有梁祝墓9座,梁祝读书处6个。不久前浙江、河南、江苏、山东等四省六市的梁祝申遗代表共同签署了梁祝申遗宁波共识。梁祝传说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认同,且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B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是一种无形遗产。 C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 D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受

5、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故而急需保护。 2根据原文,下列对于梁祝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祝传说的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 B梁祝传说的故事背景体现了鲜明的江南地域环境特色。 C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产生了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 D梁祝传说情节奇丽,梁祝化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人类对于忠贞爱情的追求。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完整地记载了梁祝同冢、死后化蝶的故事情节,是记载梁祝传说的最早文献。 B据专家考证,梁山伯实有其人,原为浙江省宁波鄞县县令,因辛劳过度而病死,终年21岁,并未婚配。 C梁

6、祝兼有多种不同的户籍,但本文作者认为从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义忠王庙记来看,梁祝传说应源于浙江。 D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

7、,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

8、,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 (节选自旧唐

9、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倡导B贼将史思明来寇郡 寇:侵犯C惟尔所适,苟不乏嗣 适:适应D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

10、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5分)译文:

11、_ (2)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9题。小舟陆游小舟无定处,随意泊江村。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 高咏渊明句,吾将起九原。 注 蹙:皱眉。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指陶渊明安葬的地方。8.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3) ,望帝春心托杜鹃。

12、 ,蓝田日暖玉生烟。(4)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6)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回望钱学森卞毓方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

13、: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天才绝对来自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